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7页 |
1 水稻恶苗病及其病原菌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病害症状 | 第11页 |
·致病菌 | 第11-14页 |
·影响水稻恶苗病发生的因子 | 第14-15页 |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措施 | 第15-16页 |
2 苯并咪唑类及三唑类杀菌剂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主要品种 | 第16-17页 |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 | 第17页 |
·病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药性机制 | 第17-18页 |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代谢 | 第18-19页 |
·三唑类杀菌剂研究现状 | 第19页 |
·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品种 | 第19-20页 |
3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概述 | 第20页 |
4 展望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二章 藤仓镰孢菌与拟轮枝镰孢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药性机制的差异 | 第27-47页 |
摘要 | 第27页 |
ABSTRACT | 第27-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供试菌株 | 第29-30页 |
·实验试剂与培养基 | 第30页 |
·藤仓镰孢菌总DNA提取以及β_2微管蛋白克隆测序 | 第30-31页 |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31-32页 |
·β_2微管蛋白敲除体构建 | 第32页 |
·β_2微管蛋白回复体构建 | 第32页 |
·总RNA提取及RT-PCR分析 | 第32-33页 |
·突变体对多菌灵敏感性测验 | 第33页 |
·β_2微管蛋白敲除和回复突变体表型测定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多菌灵不同抗性水平F.fujikuroi菌株基因序列分析 | 第34-36页 |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6-37页 |
·β_2微管蛋白基因敲除和回复突变体的验证 | 第37-38页 |
·突变体多菌灵敏感性测定 | 第38-39页 |
·β_2微管蛋白对F.fujikuroi菌丝生长速率、干重及形态的影响 | 第39-41页 |
·β_2微管蛋白对F.fujikuroi分生孢子产量、形态以及致病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第三章 研发藤仓镰孢菌(F.fujikuroi)对多菌灵抗药性基因型的PIRA-PCR与ASO-PCR分子诊断技术 | 第47-63页 |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47-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供试菌株 | 第49页 |
·实验试剂与培养基 | 第49页 |
·藤仓镰孢菌总DNA的提取以及β_2微管蛋白克隆测序 | 第49-50页 |
·PIRA-PCR巢式引物对设计与PCR扩增 | 第50-52页 |
·酶切电泳验证 | 第52页 |
·ASO-PCR错配引物对设计与PCR验证 | 第52-53页 |
·传统方法测定菌株敏感性 | 第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多菌灵敏感性测定 | 第53-54页 |
·PIRA-PCR和酶切电泳验证 | 第54-56页 |
·ASO-PCR种间特异性检测结果 | 第56-57页 |
·ASO-PCR快速检测结果 | 第57页 |
·PIRA-PCR和ASO-PCR与传统检测方法对比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