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文中所引部分缩略语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病原学 | 第11-17页 |
·细菌的形态和生化特性 | 第11-12页 |
·抗原结构 | 第12-16页 |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药物敏感性 | 第16-17页 |
2 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 | 第17-18页 |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8页 |
·临床症状 | 第18页 |
·病理变化 | 第18页 |
4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诊断方法 | 第18-19页 |
·微生物学诊断 | 第18-19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19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9页 |
5 预防与控制 | 第19-20页 |
·药物治疗 | 第19-20页 |
·免疫接种 | 第20页 |
·防治 | 第20页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二章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 第27-45页 |
摘要 | 第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病料来源 | 第27-28页 |
·培养基与血清 | 第28页 |
·酶及主要试剂 | 第28页 |
·主要的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分离菌株的形态结构与培养培养特性 | 第33-34页 |
·血清学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生化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分离株16SrRNA基因PCR扩增结果及测序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分离菌的动物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CR方法的建立 | 第45-61页 |
摘要 | 第45-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菌种 | 第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PCR扩增FHA基因片段结果 | 第50-51页 |
·重组质粒T-FHA的PCR鉴定 | 第51-52页 |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52-54页 |
·PCR条件优化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PCR特异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PCR敏感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四章 PCR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 第61-71页 |
摘要 | 第6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1-64页 |
·实验菌株 | 第61-62页 |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 第62页 |
·引物 | 第62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62-63页 |
·方法 | 第63-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血清学诊断结果 | 第64页 |
·PCR方法诊断结果 | 第64-67页 |
·常规血清学检测与PCR检测的对比 | 第67页 |
3 讨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全文总结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