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煤矿员工新激励机制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6-24页 |
·激励的含义 | 第16-17页 |
·传统激励理论 | 第17-21页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17-20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修正型激励理论 | 第21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心理契约理论 | 第22-24页 |
3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4-30页 |
·研究模型 | 第24-27页 |
·激励机制结构模型 | 第24-26页 |
·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模型 | 第26-27页 |
·研究假设 | 第27-30页 |
·诱导因素层面 | 第27-28页 |
·个人因素层面 | 第28-29页 |
·组织目标层面 | 第29-30页 |
4 Q煤矿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及调查分析 | 第30-43页 |
·Q煤矿员工新激励机制现状 | 第30-33页 |
·Q煤矿发展概况 | 第30页 |
·Q煤矿员工新激励机制的发展由来 | 第30-32页 |
·Q矿员工新激励机制的具体内涵 | 第32-33页 |
·Q煤矿激励机制现状调查 | 第33-35页 |
·调查目的 | 第33-34页 |
·问卷设计 | 第34页 |
·数据收集 | 第34-35页 |
·Q煤矿激励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 第35-43页 |
·组织目标的明确程度 | 第37-38页 |
·薪酬福利的激励效果 | 第38-39页 |
·组织氛围的改善 | 第39-40页 |
·员工知识技能的提高 | 第40-41页 |
·工作压力的改善 | 第41-42页 |
·参与激励的成效 | 第42页 |
·企业文化的改善 | 第42-43页 |
5 Q煤矿员工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0页 |
·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 | 第43-47页 |
·个体差异方面影响 | 第44-45页 |
·诱导因素方面影响 | 第45-46页 |
·组织目标方面影响 | 第46-47页 |
·显著性分析方法之再检验 | 第47-50页 |
·个体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47-48页 |
·业余生活及生活态度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48页 |
·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48-50页 |
6 完善激励机制的建议 | 第50-53页 |
·进一步促使员工明确组织目标 | 第50页 |
·激励机制的设计向薪资福利制度倾斜 | 第50-51页 |
·增加对一线员工的激励力度 | 第51-52页 |
·搭建提高员工知识技能的平台 | 第52页 |
·领导层要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52-5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A 煤炭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及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 第58-65页 |
附录B 清水二矿激励工资的具体内容 | 第65-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7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