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植物生态学论文

典型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响应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页
   ·国内外土壤水分研究现状第12-13页
   ·近年来土壤水分对植物影响的研究第13-16页
     ·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第14-15页
     ·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第15-16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不同植被类型下典型喀斯特山区土壤有机碳、氮的季节变化第18-32页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区域概况第19页
     ·试验设置与样品采集第19-20页
     ·样品及数据处理第20-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8页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季节变化第21-22页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季节变化第22-23页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季节变化第23-25页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季节变第25-27页
     ·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的频数分布第27页
     ·土壤有机碳氮储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第27-28页
   ·讨论第28-31页
   ·结论第31-32页
第三章 不同植被类型下典型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第32-41页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第32-33页
     ·区域概况第32-33页
     ·试验设置与样品采集第33页
     ·样品及数据处理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第33-34页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动态变化第34-36页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第36-37页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第37-38页
   ·讨论第38-40页
   ·结论第40-41页
第四章 喀斯特山区典型植物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动态响应第41-52页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第42-43页
     ·区域概况第42页
     ·试验设置与样品采集第42页
     ·样品及数据处理第42-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研究区环境因子季节性日变化特征第43-44页
     ·不同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第44-47页
       ·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第44-45页
       ·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第45-47页
     ·不同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WCR)的季节变化第47页
     ·不同季节4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与其环境因子和生理因子的相关性第47-48页
   ·讨论第48-51页
   ·结论第51-52页
第五章 花江峡谷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52-60页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第52-53页
     ·区域概况第52页
     ·试验设置与样品采集第52-53页
     ·样品及数据处理第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不同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WCR)的季节变化第53-54页
     ·研究区环境因子季节性日变化特征第54页
     ·不同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第54-56页
       ·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第54-55页
       ·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第55-56页
     ·不同季节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与其环境因子和生理因子的相关性第56-57页
   ·讨论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4页
   ·研究结论第60-62页
   ·论文创新点第62-63页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对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
下一篇: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利水保措施优化配套与极度干旱应急调控技术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