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对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框架和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探讨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34页 |
·技术创新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技术创新的分类 | 第19-21页 |
·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24页 |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概述 | 第24-25页 |
·工业化相关理论 | 第25-32页 |
·工业化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工业化发展阶段测评标准与方法概述 | 第26-32页 |
·技术创新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及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 第34-53页 |
·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现状 | 第34-41页 |
·工业化经济基础 | 第34-37页 |
·工业化结构水平 | 第37-40页 |
·工业化基本条件 | 第40-41页 |
·对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 第41-45页 |
·判断方法和过程 | 第42-44页 |
·判断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现状 | 第45-53页 |
·技术创新投入 | 第45-50页 |
·技术创新产出 | 第50-53页 |
第四章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 第53-67页 |
·因子分析法概述 | 第53-54页 |
·因子分析法原理 | 第53页 |
·因子分析法模型和步骤 | 第53-54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4-57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54-55页 |
·指标变量的解释 | 第55-56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6-57页 |
·数据来源 | 第57页 |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 第57-63页 |
·年份间纵向比较分析 | 第57-60页 |
·地区间横向比较分析 | 第60-63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63-67页 |
·纵向分析结果 | 第63-65页 |
·横向分析结果 | 第65-67页 |
第五章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 | 第67-74页 |
·回归分析法概述 | 第67-68页 |
·回归分析法原理和步骤 | 第67页 |
·线性回归模型 | 第67页 |
·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 | 第67-68页 |
·指标选取与假设 | 第68-70页 |
·指标选取 | 第68-69页 |
·提出假设 | 第69-70页 |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化发展影响实证分析 | 第70-72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提升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 第74-78页 |
·技术创新投入:整合创新资源,加强资源投入力度 | 第74-75页 |
·技术创新产出:完善创新机制,保障创新成果转化 | 第75-76页 |
·技术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氛围,完善配套建设 | 第76页 |
·企业建设:树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能力 | 第76-78页 |
第七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经历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