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23页 |
前言 | 第23-26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26-39页 |
1 干旱与极度干旱 | 第26-27页 |
2 石漠化环境干旱与水利水保应对措施 | 第27页 |
3 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27-39页 |
·文献获取与论证 | 第27-30页 |
·研究阶段划分 | 第30-31页 |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 第31-37页 |
·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 第37-39页 |
二 研究设计 | 第39-58页 |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39-41页 |
·研究目标 | 第39页 |
·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 第40-41页 |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41-44页 |
·技术路线 | 第41-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第44-55页 |
·研究区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 第44-45页 |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 第45-55页 |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第55-58页 |
三 喀斯特小流域水资源空间供需平衡状况 | 第58-77页 |
1 喀斯特潜在—轻度石漠化朝营小流域 | 第58-68页 |
·水资源赋存状况及特点 | 第58-61页 |
·人畜需水分析 | 第61-62页 |
·生态需水分析 | 第62-66页 |
·总需水量与工程需求分析 | 第66-68页 |
2 喀斯特中—强度石漠化顶坛小流域 | 第68-73页 |
·水资源赋存状况及特点 | 第68-69页 |
·人畜需水分析 | 第69-70页 |
·生态需水分析 | 第70-71页 |
·总需水量与工程需求分析 | 第71-73页 |
3 不同小流域水资源供需对比 | 第73-74页 |
·喀斯特潜在—轻度石漠化朝营小流域 | 第73页 |
·喀斯特中—强度石漠化顶坛小流域 | 第73-74页 |
4 同一条小流域内不同石漠化等级水资源供需对比 | 第74-77页 |
·喀斯特潜在—轻度石漠化朝营小流域 | 第74-75页 |
·喀斯特中—强度石漠化顶坛小流域 | 第75-77页 |
四 水利水保措施优化配套与极度干旱应急调控耦合模式 | 第77-87页 |
1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77-78页 |
2 模式构建的边界条件 | 第78-79页 |
·朝营小流域边界条件 | 第78-79页 |
·顶坛小流域边界条件 | 第79页 |
3 模式构建的技术体系 | 第79-81页 |
·潜在—轻度石漠化朝营小流域模式构建的技术体系 | 第79-80页 |
·中—强度石漠化顶坛小流域模式构建的技术体系 | 第80-81页 |
4 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 | 第81-85页 |
·潜在—轻度石漠化朝营小流域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 第81-84页 |
·中—强度石漠化顶坛小流域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 第84-85页 |
5 不同小流域模式结构与功能对比 | 第85-87页 |
五 水利水保措施优化配套与极度干旱应急调控关键技术 | 第87-100页 |
1 潜在—轻度石漠化朝营小流域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 | 第87-93页 |
·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优化与关键技术研发 | 第87-89页 |
·喀斯特水开发利用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 | 第89-90页 |
·极度干旱应急水资源调度技术 | 第90-93页 |
2 中—强度石漠化顶坛小流域现有技术与关键技术 | 第93-96页 |
·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成熟技术与技术优化 | 第94-95页 |
·表层及浅层喀斯特水引、蓄、综合利用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 | 第95页 |
·极度干旱应急调度技术 | 第95-96页 |
3 石漠化地区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创新 | 第96-98页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共性技术 | 第96页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关键技术创新 | 第96-98页 |
4 不同小流域技术优化与集成对比 | 第98-100页 |
六 水利水保措施优化配套与极度干旱应急调度技术示范 | 第100-142页 |
1 朝营小流域示范点选择与生态经济问题 | 第100-101页 |
·示范点的选择 | 第100页 |
·示范点生态经济问题 | 第100-101页 |
2 顶坛小流域示范点选择与生态经济问题 | 第101-102页 |
·示范点的选择 | 第101页 |
·示范点生态经济问题 | 第101-102页 |
3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 第102-103页 |
·朝营小流域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 第102-103页 |
·顶坛小流域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 第103页 |
4 水利水保措施现状评价与工程布局 | 第103-105页 |
·朝营小流域示范点水利水保措施现状评价与工程布局 | 第103-104页 |
·顶坛小流域示范点水利水保措施现状评价与工程布局 | 第104-105页 |
5 工艺流程与工程示范过程 | 第105-139页 |
·朝营小流域工艺流程与示范过程 | 第105-129页 |
·顶坛小流域工艺流程与示范过程 | 第129-139页 |
6 示范点建设成果与对比分析 | 第139-142页 |
·朝营小流域示范点建设成效 | 第139-140页 |
·顶坛小流域示范点建设成效 | 第140-141页 |
·朝营小流域与顶坛小流域示范点建设成效建设对比分析 | 第141-142页 |
七 水利水保措施优化配套与极度干旱应急调度模式效益监测评价 | 第142-145页 |
1 监测评价的目的 | 第142页 |
2 效益监测评价分析 | 第142-145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142-143页 |
·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 第143-145页 |
八 水利水保措施优化配套与极度干旱应急调控模式优化与推广应用 | 第145-155页 |
1 模式的优化 | 第145页 |
2 推广适宜性分析 | 第145-147页 |
3 模式推广应用范围 | 第147-153页 |
·推广适宜性原则 | 第147页 |
·推广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47-150页 |
·模式推广应用范围分析 | 第150-153页 |
4 模式推广保障措施 | 第153-155页 |
·技术措施 | 第153-154页 |
·参与式措施 | 第154页 |
·政策措施 | 第154-155页 |
九 结论与讨论 | 第155-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67-169页 |
致谢 | 第169-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