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一)“呆滞的思想”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 | 第11页 |
(二)怀特海对“呆滞的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批判 | 第11-12页 |
(三)“呆滞的思想”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 | 第12页 |
(四)我国鲜有学者对怀特海“呆滞的思想”的研究 | 第12页 |
(五)怀特海对“呆滞的思想”的批判给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带来有益启示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四、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一)我国关于“呆滞的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二)关于怀特海“呆滞的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五、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20页 |
七、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一)梳理和概括了怀特海关于“呆滞的思想”的批判 | 第20页 |
(二)提出了怀特海对“呆滞的思想”的批判对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怀特海所批判的“呆滞的思想”的表述及内涵分析 | 第21-27页 |
一、怀特海关于“呆滞的思想”的表述 | 第21页 |
二、“呆滞的思想”的内涵分析 | 第21-27页 |
(一)“呆滞的思想”即仅仅被大脑所接收,却没有经过实践的知识 | 第21-23页 |
(二)“呆滞的思想”即仅仅被大脑所接收,却没有经过验证的知识 | 第23-24页 |
(三)“呆滞的思想”即仅仅被大脑所接收,却没有与其他的东西融汇贯通的知识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怀特海对教育中“呆滞的思想”的批判 | 第27-32页 |
一、“呆滞的思想”腐蚀了人的“最美好的东西” | 第27-28页 |
二、“呆滞的思想”扼杀了现代课程中的生命力 | 第28-30页 |
三、“呆滞的思想”有损人性,破坏生活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怀特海所批判的“呆滞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一、把人脑当成“工具”使用 | 第32-33页 |
二、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智慧培养 | 第33-35页 |
三、教育没有踏准智力发展的节奏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怀特海关于避免“呆滞的思想”产生的教育建议 | 第37-42页 |
一、学校不要同时开设太多科目 | 第37-38页 |
二、教师如果要教,一定要教的透彻 | 第38-39页 |
三、要保持知识的活力 | 第39-42页 |
第六章 怀特海对“呆滞思想”批判对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 第42-46页 |
一、在课程目标实施上扭转功利化倾向,使学生既有知识又兼具智慧 | 第42-43页 |
二、在课程设置上避免课程孤立,注重课程间的彼此融合 | 第43-44页 |
三、在课程实施上避免精确阶段过长,把握好教育的节奏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