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关概述 | 第11-12页 |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大学生就业 | 第15页 |
·大学生就业能力 | 第15-16页 |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 | 第16-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7页 |
·“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 | 第17-18页 |
·生涯发展理论 | 第18-21页 |
3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21-27页 |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现状研究 | 第21-23页 |
·就业指导观念陈旧 | 第21-22页 |
·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 | 第22页 |
·高校现行体制制约 | 第22-23页 |
·学生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 | 第23页 |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认知程度较低 | 第23页 |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27页 |
·目标与战略 | 第23-24页 |
·专业设置 | 第24页 |
·师资水平 | 第24页 |
·培养途径 | 第24页 |
·职业选择与发展规划指导 | 第24-27页 |
4 生涯发展理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作用及启示 | 第27-33页 |
·生涯发展理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作用 | 第27-28页 |
·生涯发展理论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指明方向 | 第27页 |
·生涯规划教育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提供途径 | 第27-28页 |
·生涯发展理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启示 | 第28-33页 |
·从学校本位观向学生本位观转变 | 第28-29页 |
·从重结果向重过程性指导转变 | 第29-30页 |
·从关注群体就业向关注个性化就业转变 | 第30-31页 |
·从单一的职业发展模式向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模式转变 | 第31页 |
·从单向的静态工作机制向双向的动态工作机制转变 | 第31页 |
·从就业指导部门一元机制向各方资源多元机制转变 | 第31-33页 |
5 生涯发展理论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实践路径 | 第33-41页 |
·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中的主渠道作用 | 第33-35页 |
·搭建以能力开发为重点的生涯教育活动体系 | 第33页 |
·推进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 第33-34页 |
·完善就业能力开发体系 | 第34-35页 |
·构建人性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 第35页 |
·注重大学生自身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 第35-37页 |
·树立积极的求职意识与创新意识 | 第35-36页 |
·创造合理的职业规划设计 | 第36页 |
·准确认识自我以及外部环境 | 第36-37页 |
·学会职业目标的有效分解 | 第37页 |
·强化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中的引导作用 | 第37-41页 |
·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提供政策指引 | 第37-38页 |
·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投入资金保障 | 第38页 |
·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创造良好氛围 | 第38-41页 |
6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