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2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理论 | 第18-26页 |
| ·“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科学内涵 | 第18-20页 |
| ·“中国梦”的历史渊源 | 第18-19页 |
|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 第19-20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 第20-23页 |
| ·相关概念解读 | 第20-22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 第22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征 | 第22-23页 |
|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联性 | 第23-24页 |
| ·“中国梦”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统一性 | 第23页 |
|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追求的统一性 | 第23-24页 |
|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互作用 | 第24-26页 |
| ·“中国梦”充实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 第24页 |
| ·“中国梦”明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 第24-25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国梦”教育提供了平台 | 第25-26页 |
| 3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6-34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 ·对“中国梦”缺乏全面的认知 | 第26页 |
| ·个人理想功利化 | 第26页 |
| ·片面追求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日渐弱化 | 第26-27页 |
| ·理想与实践相脱节 | 第27页 |
| ·理想信念意识淡薄 | 第27-28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 ·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 第28页 |
| ·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 第28页 |
| ·教育导向过于片面 | 第28页 |
| ·教育方法欠缺创新 | 第28-29页 |
| ·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 第29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4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 4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 第34-46页 |
| ·以“中国梦”为契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原则 | 第34-36页 |
|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 第34页 |
| ·坚持“以人为本” | 第34-35页 |
|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35-36页 |
| ·突出层次性原则 | 第36页 |
| ·以“中国梦”为核心,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 第36-39页 |
| ·落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中国梦”的教育 | 第36-37页 |
|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中国精神”的教育内容 | 第37-38页 |
| ·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中国道路”的教育内容 | 第38-39页 |
| ·以“中国梦”为统领,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路径 | 第39-41页 |
| ·加强主阵地建设,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 第39-40页 |
|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践教育 | 第40页 |
| ·利用互联网增强“中国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 第40-41页 |
|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隐性教育 | 第41页 |
| ·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环境 | 第41-46页 |
|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 第42页 |
| ·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42-43页 |
| ·优化家庭文化环境 | 第43-46页 |
| 5 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