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重复呈现与间隔呈现对面孔识别效果影响的ERP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1.文献综述第9-18页
   ·重复启动第9-12页
     ·重复启动的相关理论第9-11页
       ·锐化模型假说第9-10页
       ·刺激-反应关联学习假说第10页
       ·动态互动假说第10-11页
     ·重复启动的影响因素第11-12页
   ·分散学习效应第12-16页
     ·分散学习效应相关理论第12-16页
       ·加工不足理论第13-14页
       ·差异编码理论第14页
       ·学习阶段提取假说第14-15页
       ·短期知觉启动假说第15-16页
     ·分散学习效应的影响因素第16页
   ·分散学习效应与重复抑制第16-18页
2.问题提出第18-21页
   ·选题背景第18页
   ·问题提出第18-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3.实验研究第21-26页
   ·研究目的第21页
   ·研究假设第21页
   ·研究方法第21-26页
     ·被试第21页
     ·材料第21-22页
     ·研究工具第22页
     ·实验设计第22-23页
     ·实验流程第23-24页
     ·EEG数据采集及处理第24-25页
     ·统计分析第25-26页
4.结果与分析第26-54页
   ·分散学习效应的脑机制统计结果第26-45页
     ·行为结果第26-29页
       ·学习阶段的行为结果第26-27页
       ·测验阶段的行为结果第27-28页
       ·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的联合分析第28-29页
     ·脑电结果第29-45页
       ·学习阶段的脑电结果第29-37页
       ·测验阶段的脑电结果第37-41页
       ·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的联合分析第41-45页
   ·分散学习间隔与记忆效果之间的关系第45-54页
     ·重复启动量在不同学习间隔上的差异分析第48-49页
     ·记忆效果在不同学习间隔上的差异分析第49-52页
     ·学习阶段反应时上的重复启动差值与测验阶段鉴别力指数差值的相关分析第52-54页
5.讨论第54-61页
   ·分散学习效应的脑机制第54-59页
   ·分散学习重复呈现间隔与记效果的相关分析第59-61页
6.结论第61-62页
7.不足与展望第62-64页
   ·被试数量第62页
   ·刺激材料第62页
   ·刺激间隔第62页
   ·激活水平的处理第62-63页
   ·对记忆效果的判定方法第63-64页
附录第64-77页
 附录1 面孔图片性别评定第64-65页
 附录2 面孔图片的相似度评定第65-66页
 附录3 实验指导语第66-67页
 附录4 学习阶段的脑电波形图第67-70页
 附录5 再认阶段的脑电波形图第70-71页
 附录6 学习阶段在四种间隔条件下的脑电波形图第71-76页
 附录7 记忆效果在四种间隔条件下的脑电波形图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5页
后记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维双语者心理旋转能力的眼动研究
下一篇:乌市维吾尔族初中生文化疏离感现状调查及团体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