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区域 | 第18页 |
·区域旅游 | 第18页 |
·区域旅游合作 | 第18-19页 |
·区域旅游合作主体 | 第19-20页 |
·相关基础理论综述 | 第20-24页 |
·系统论 | 第20-21页 |
·博弈论 | 第21-22页 |
·共生理论 | 第22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2-23页 |
·利益分配理论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情况分析 | 第25-37页 |
·东三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快 | 第25-26页 |
·旅游市场全面发展 | 第26-29页 |
·旅游产品及市场逐步完善 | 第29页 |
·区域内非均衡发展差异较大 | 第29-30页 |
·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 | 第30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 | 第30-33页 |
·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条件 | 第30-31页 |
·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 | 第31-32页 |
·雄厚的旅游基础设施 | 第32页 |
·强大的国际国内客源市场 | 第32-33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历程 | 第33-35页 |
·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阶段 | 第33页 |
·90年代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期 | 第33页 |
·21世纪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的高潮期 | 第33-35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的特点 | 第35-36页 |
·区域旅游合作的政府主导性 | 第35页 |
·合作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第35页 |
·合作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 | 第35-36页 |
·各合作方的利益整合难度大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机理研究 | 第37-47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的内涵 | 第37-38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的界定 | 第37-38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的分类 | 第38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分配 | 第38-42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的内涵 | 第38-39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的主体 | 第39-41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的意义 | 第41-42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的现状与冲突分析 | 第42-46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的现状 | 第42-43页 |
·东三省旅游合作利益分配的特点 | 第43-44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利益冲突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方法与模型分析 | 第47-60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的原则 | 第47-49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的一般性原则 | 第47-48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的应用性原则 | 第48-49页 |
·影晌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分配的因素 | 第49-52页 |
·可量化的因素 | 第50页 |
·不可量化的因素 | 第50-52页 |
·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的模式 | 第52-53页 |
·利益分配的产出分享模式 | 第52页 |
·利益分配的固定支付模式 | 第52页 |
·利益分配的混合模式 | 第52-53页 |
·东三区域旅游合作中利益分配的方法 | 第53-59页 |
·二因素法 | 第53页 |
·夏普利值法(shaply法) | 第53-55页 |
·简化的MCRS(Minimum cost-Remaining savings) | 第55页 |
·群体重心模型 | 第55-57页 |
·纳什谈判模型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对建立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的建议 | 第60-67页 |
·政府层面的利益协调 | 第60-63页 |
·政府协调机制 | 第60-61页 |
·政策协调机制 | 第61-62页 |
·企业协调机制 | 第62页 |
·行业协会协调机制 | 第62-63页 |
·市场层面的利益协调 | 第63-66页 |
·利益表达机制 | 第63-64页 |
·利益补偿机制 | 第64页 |
·利益分享机制 | 第64-65页 |
·利益约束机制 | 第65页 |
·利益监督机制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