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8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基础理论 | 第20-24页 |
·公共租赁住房的定义及特点 | 第20-21页 |
·公共租赁住房的定义 | 第20-21页 |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特点 | 第21页 |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1-22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2页 |
·公平与效率理论 | 第22-23页 |
·住房过滤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太原市公共租赁住房现状分析 | 第24-39页 |
·太原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基本情况 | 第24-32页 |
·太原市经济概况 | 第24-26页 |
·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情况 | 第26-28页 |
·公共租赁住房需求状况 | 第28-30页 |
·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空间分布 | 第30-32页 |
·太原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公共租赁住房的房源有效供给不足 | 第32-33页 |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方式不尽合理 | 第33-34页 |
·公共租赁住房空间失配,造成福利损失 | 第34-35页 |
·公共租赁住房存在管理漏洞 | 第35-36页 |
·太原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问题成因 | 第36-39页 |
·政府和企业等参与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动力不足 | 第36-37页 |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口较大 | 第37页 |
·公共租赁住房体系建设落后,政策衔接不到位 | 第37-38页 |
·政府管理效率不高 | 第38-39页 |
第4章 我国典型城市公共租赁住房的先进经验 | 第39-43页 |
·我国典型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 | 第39-41页 |
·武汉市公共租赁住房 | 第39页 |
·常州市公共租赁住房 | 第39-40页 |
·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 | 第40-41页 |
·典型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41-43页 |
·建立合理制度以确保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公平性 | 第41页 |
·积极鼓励政府和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 第41页 |
·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 第41-42页 |
·因地制宜,多层次、多样化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 第42页 |
·职责明确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机构 | 第42-43页 |
第5章 完善太原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建议 | 第43-54页 |
·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 | 第43-45页 |
·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立法 | 第43页 |
·成立专业化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机构,实施先进化管理 | 第43-44页 |
·实行房屋普查机制,构建平等的准入体系 | 第44页 |
·建立调查循环机制 | 第44页 |
·建立奖惩结合的退出机制 | 第44-45页 |
·建立政府和企业合作建房的动力机制 | 第45-50页 |
·创新融资模式,加快政府与企业的合作 | 第45-49页 |
·提升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动力 | 第49-50页 |
·构建合理的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方式 | 第50-51页 |
·严格控制实物配租 | 第50页 |
·进一步完善货币补贴 | 第50-51页 |
·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服务 | 第51-52页 |
·培养公民意识,加大社会监督作用 | 第52-54页 |
·加强公民责任意识的宣传 | 第52-53页 |
·加大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 第53-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