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干部工作论文

党政干部责任感实验研究--奖惩方式和反馈信息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25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20页
     ·责任感研究综述第13-18页
     ·党政干部责任感研究综述第18-20页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0-22页
   ·本研究的总体构想第22-25页
     ·研究的目的第22页
     ·研究的方法第22-23页
     ·研究的难点第23页
     ·研究思路第23-25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5-39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5-27页
     ·责任认知第25-26页
     ·责任行为第26页
     ·党政干部责任感第26-27页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7-39页
     ·责任感三角理论模型第27-29页
     ·社会认知理论第29-31页
     ·强化理论——奖惩方式第31-32页
     ·信息加工理论——反馈信息类型第32-34页
     ·社会两难理论——两难情景实验框架第34-39页
3. 研究一:奖惩方式对党政干部责任感的影响第39-55页
   ·理论假设第39-43页
   ·研究方法第43-46页
     ·被试第43-44页
     ·实验设计第44-45页
     ·实验过程第45-46页
   ·结果分析第46-53页
     ·奖惩方式对党政干部责任感的影响描述统计分析第46-49页
     ·奖惩方式引入对党政干部责任感影响的显著性分析第49页
     ·奖惩方式撤出对党政干部责任感影响的显著性分析第49-51页
     ·奖惩方式对党政干部责任感影响的对比分析第51-53页
   ·小结第53-55页
4. 研究二:反馈信息类型对党政干部责任感的影响第55-64页
   ·理论假设第55-58页
   ·研究方法第58-59页
     ·被试第58页
     ·实验设计第58页
     ·实验过程第58-59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59-63页
     ·反馈信息类型对党政干部责任感的影响描述统计分析第59-61页
     ·反馈一般信息与反馈预警、鼓励信息对党政干部责任感影响的对比分析第61-62页
     ·反馈预警与鼓励信息对党政干部责任感影响的对比分析第62-63页
   ·小结第63-64页
5.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64-71页
   ·研究结论第64-66页
   ·研究结论对培养提高党政干部责任感的启示第66-69页
     ·正确使用奖惩手段,通过调节责任行为提高党政干部的责任感第66-67页
     ·建立健全反馈制度,善用信息资源,通过强化责任认知提高党政干部的责任感第67-68页
     ·将奖惩手段与信息反馈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提高党政干部的责任感第68-69页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第76-86页
后记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研究--以A县为例
下一篇:奖惩机制和他人行为对党政领导干部诚信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