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状态特征选择与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交通安全状态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其他交通安全状态相关定义研究现状 | 第11页 |
·隧道安全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公路隧道的交通安全状态 | 第15-25页 |
·交通安全状态概述 | 第15-18页 |
·交通安全状态的定义 | 第15页 |
·交通安全状态的应用 | 第15-16页 |
·交通安全状态的特点 | 第16-18页 |
·公路隧道概述 | 第18-22页 |
·公路隧道事故特点及危害性分析 | 第18-19页 |
·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状态评估指标 | 第19-22页 |
·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状态分类 | 第22-24页 |
·现有道路评价指标分类方法 | 第23-24页 |
·交通安全状态分类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状态调查与分析 | 第25-34页 |
·调查隧道简介 | 第25-26页 |
·金鸡山隧道 | 第25页 |
·鼓山隧道 | 第25-26页 |
·公路隧道环境调查 | 第26-29页 |
·金鸡山隧道 | 第27-28页 |
·鼓山隧道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页 |
·公路隧道交通流调查 | 第29-33页 |
·交通量 | 第29-30页 |
·平均车速 | 第30-32页 |
·交通组成 | 第32-33页 |
·时间占用率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状态特征选择 | 第34-49页 |
·vissim事故模拟可行性验证 | 第34-39页 |
·vissim简介 | 第34页 |
·模拟步骤 | 第34-35页 |
·模拟结果 | 第35-37页 |
·事故模拟可靠性验证 | 第37-39页 |
·vissim事故模拟 | 第39-45页 |
·双洞双车道 | 第39-41页 |
·双洞三车道 | 第41-42页 |
·单洞双车道 | 第42-45页 |
·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状态特征参数选取 | 第45-48页 |
·特征参数选取原则 | 第45页 |
·特征参数确定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状态评估方法 | 第49-67页 |
·基于模糊算法交通安全状态评估模型 | 第49-53页 |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介绍 | 第49-51页 |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交通安全状态评估模型 | 第51-53页 |
·基于神经网络交通安全状态评估模型 | 第53-59页 |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概述 | 第53-56页 |
·基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交通安全状态评估模型 | 第56-59页 |
·基于模糊算法交通安全状态模型验证 | 第59-63页 |
·未施工金鸡山隧道 | 第59-60页 |
·施工中鼓山隧道 | 第60-62页 |
·事故中金鸡山隧道 | 第62-63页 |
·神经网络交通安全状态模型验证 | 第63-65页 |
·未施工时的金鸡山隧道 | 第64页 |
·施工中的鼓山隧道 | 第64-65页 |
·事故中的金鸡山隧道 | 第65页 |
·实例求解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