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传媒对雷锋集体记忆的建构--以《人民日报》(1963-2013)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导言第6-10页
   ·研究缘起第6-7页
   ·研究问题第7页
   ·选题意义第7-8页
   ·研究对象第8页
   ·抽样方法第8-9页
   ·研究方法第9-1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0-19页
   ·记忆与集体记忆第10-12页
   ·媒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第12-14页
   ·集体记忆与认同第14-16页
   ·雷锋精神的内涵与变迁第16-18页
   ·雷锋形象与媒体传播第18-19页
第三章 《人民日报》建构雷锋集体记忆的基本特征第19-24页
   ·《人民日报》通过文字报道建构雷锋集体记忆特征第20-22页
   ·《人民日报》通过图片报道建构雷锋集体记忆特征第22-24页
第四章 《人民日报》建构雷锋集体记忆的认同变迁第24-51页
   ·20 世纪 60 年代:强化政治领袖认同第24-29页
   ·20 世纪 70 年代:强化政治身份认同第29-35页
   ·20 世纪 80 年代:从政治认同到社会认同转变第35-40页
   ·20 世纪 90 年代:强化社会认同第40-45页
   ·21 世纪初期:强化价值认同第45-51页
第五章 自媒体环境下雷锋记忆的重新叙事第51-57页
   ·自媒体上公众建构关于雷锋的集体记忆第52-54页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呼唤对于雷锋真实记忆的还原第54-55页
   ·自媒体公众建构雷锋记忆强化自我认同第55-57页
第六部分 结论与讨论第57-62页
   ·媒体充当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第57-58页
   ·集体记忆的变迁背后强化认同指向不同第58-59页
   ·自媒体解构党报建构记忆的方式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附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社区汉语课程的体验式教学设计及实践--以美国费尔文小学社区汉语项目为例
下一篇:城管形象认知定势的形成动因与影响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