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威远方言词汇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第一节 威远概况 | 第9-10页 |
| 一、 威远地理人口概况 | 第9页 |
| 二、 威远历史沿革 | 第9-10页 |
| 第二节 威远方言词汇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11-12页 |
| 第四节 语料来源、调查合作人及体例说明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威远方言的语音 | 第13-21页 |
| 第一节 威远方言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 第13-16页 |
| 第二节 威远方言的声韵配合关系 | 第16-17页 |
| 第三节 威远方言中的音变现象 | 第17-21页 |
| 一、 韵尾和无韵尾的转化 | 第17页 |
| 二、 变调 | 第17-18页 |
| 三、 儿化 | 第18页 |
| 四、 声母韵母的变更 | 第18-19页 |
| 五、 合音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威远方言词汇 | 第21-42页 |
| 第一节 威远方言分类词表 | 第21-39页 |
| 第二节 特殊词语举例 | 第39-41页 |
| 第三节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威远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 | 第42-62页 |
| 第一节 词形的比较 | 第42-54页 |
| 一、 音节数量的差异 | 第42-44页 |
| 二、 构词类型的差异 | 第44-53页 |
| 三、 造词法的差异 | 第53-54页 |
| 第二节 词义的比较 | 第54-60页 |
| 一、 理性意义的差异 | 第55-58页 |
| 二、 附属意义的差异 | 第58-59页 |
| 三、 语法意义的差异 | 第59-60页 |
| 第三节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威远方言中的熟语 | 第62-73页 |
| 第一节 惯用语 | 第62-63页 |
| 第二节 谚语 | 第63-68页 |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68-73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