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一、导论 | 第6-1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意义 | 第6页 |
(二) 研究的现状综述 | 第6-8页 |
(三) 论文的基本架构 | 第8-10页 |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特点 | 第10-15页 |
(一) 准确把握教材体系的特点,深化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 第11-12页 |
(二) 深入研究教学过程的特点,加强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 第12-13页 |
(三) 正确认识学生思想的特点,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 第13-15页 |
三、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原则 | 第15-17页 |
(一) 综合掌握教学过程各个要素,实现全面转化 | 第15-16页 |
(二) 整体分析教学过程结构功能,实现结构转化 | 第16页 |
(三) 深化推进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实现层次转化 | 第16-17页 |
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要求 | 第17-24页 |
(一) 探究“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必然要求 | 第17-19页 |
(二) 探究“应然”与“实然”的辩证关系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 第19-22页 |
(三) 探究“主导”与“主体”的辩证关系是教学主体对课程的再创造 | 第22-24页 |
五、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 | 第24-32页 |
(一) 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遵循“课程标准可持续性规律” | 第24-27页 |
(二) 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遵循“教学接受过程充足规律” | 第27-29页 |
(三) 坚持知、情、意、行的统一,遵循“教育教学要素协同规律” | 第29-32页 |
六、结语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Abstract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