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维重构技术 | 第9-10页 |
·特征检测和匹配技术 | 第10页 |
·基础矩阵的估计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三维重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齐次坐标(Homogeneous Coordinates) | 第13页 |
·摄像机成像中常用的坐标系 | 第13-17页 |
·世界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 | 第13-14页 |
·图像物理坐标系与图像像素坐标系 | 第14-15页 |
·图像物理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 | 第15-17页 |
·对极几何 | 第17-18页 |
·加权最小二乘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图像匹配技术 | 第20-36页 |
·特征点检测算法 | 第20-25页 |
·Moravec算法 | 第20-21页 |
·Forstner算法 | 第21-22页 |
·Harris算法 | 第22页 |
·SIFT检测算法 | 第22-25页 |
·特征点匹配算法 | 第25-27页 |
·基于互相关(CC)的匹配算法 | 第25-26页 |
·基于距离函数的匹配算法 | 第26-27页 |
·双向匹配 | 第27页 |
·常用算法的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27-30页 |
·四类算法的特征检测结果 | 第27-28页 |
·噪声、尺度以及旋转因素对匹配结果的影响 | 第28-30页 |
·匹配阈值与方向性对匹配结果的影响 | 第30页 |
·匹配算法的改进 | 第30-36页 |
·改进的归一化互相关匹配算法 | 第30-32页 |
·改进模型之二——WSIFT | 第32-36页 |
第四章 基础矩阵F及其求解方式 | 第36-42页 |
·基础矩阵F的求解 | 第36-39页 |
·8点算法及其改进 | 第36-37页 |
·归一化的迭代算法 | 第37-38页 |
·鲁棒算法 | 第38-39页 |
·改进的估计算法 | 第39-40页 |
·基础矩阵的数值仿真实验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基于WSIFT匹配算法的三维重构 | 第42-48页 |
·三维点的重构 | 第42-43页 |
·单应矩阵 | 第42-43页 |
·三维重构 | 第43页 |
·三维点的重构 | 第43-48页 |
·仿真实验 | 第43-45页 |
·现实场景的三维重构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