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能利用、水电站工程论文--水电站建筑与设备论文--运转、管理论文

水口水电厂厂用电系统节能优化运行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6页
   ·课题相关背景第11-14页
     ·课题的选题由来和研究对象第11页
     ·火电厂辅机节能研究及对本课题的启发第11-12页
     ·变频调速技术第12-13页
     ·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优化运行研究现状第13-14页
     ·水电厂集水井排水泵优化运行研究现状第14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本文所做的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主变冷却器电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16-33页
   ·主变冷却系统介绍第16-17页
     ·系统概况、运行情况和节能改造的必要性第16页
     ·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器构成与工作原理第16页
     ·电力变压器的损耗和散热第16-17页
     ·变压器冷却器节能原理第17页
   ·主变冷却器继电控制线路第17-20页
   ·当前主变冷却器 PLC 控制系统第20-22页
   ·节能设计中的变送器、变频器、PLC 选型第22-24页
     ·低压电器元件选用和变送器、变频器选型第22页
     ·PLC 的选用和组成结构第22-23页
     ·PLC 的输入输出第23-24页
     ·PLC 的模块选型第24页
   ·主变冷却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24-33页
     ·电气控制线路第24-26页
     ·信号部分接线第26-27页
     ·PLC 数字量输入输出接线第27-30页
     ·PLC 模拟量输入输出接线第30页
     ·变频器主回路、控制回路端子接线第30-33页
第三章 主变冷却器 PLC 控制程序设计与仿真第33-46页
   ·PLC 程序的功能以及和手动操作的配合第33-34页
     ·相关标准对主变冷却器控制过程的要求第33页
     ·主变冷却器 PLC 程序主要功能第33-34页
     ·PLC 控制与运行人员手动操作的配合第34页
   ·PLC 程序结构第34-39页
     ·PLC 编程语言和编程原则第34-35页
     ·PLC 程序的硬件组态第35页
     ·PLC 程序中的块第35-36页
     ·PLC 程序的符号表和变量声明表第36-39页
   ·PLC 程序分析第39-43页
     ·组织块 OB100 和 OB1第39页
     ·功能块 FB1第39-41页
     ·多重背景功能块 FB2第41-42页
     ·功能和数据块第42-43页
   ·PLC 程序仿真第43-46页
第四章 模糊控制在主变冷却器节能运行中的应用第46-59页
   ·模糊控制的可行性和系统结构第46页
   ·模糊控制原理第46-48页
     ·输入量模糊化第46-47页
     ·确定模糊控制规则第47页
     ·模糊推理第47页
     ·输出量去模糊化第47-48页
   ·主变油温模糊控制器设计与设计误差第48-51页
     ·主体方案第48页
     ·模糊控制器等级值与实际值的对应关系第48-49页
     ·各模糊集初始隶属函数设计第49-50页
     ·模糊控制规则表第50页
     ·模糊控制表第50-51页
     ·模糊控制器设计误差第51页
   ·改进粒子群算法和模糊控制器隶属函数修正第51-54页
     ·粒子群算法(PSO)与改进第51-52页
     ·模糊控制器隶属函数修正第52页
     ·隶属函数修正的限制条件第52页
     ·隶属函数与设计误差的修正结果第52-53页
     ·残留设计误差原因分析第53-54页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 MATLAB仿真第54-55页
   ·顶层油温模糊控制的 PLC 编程实现第55-57页
     ·模拟量模块的 A/D 转换和 D/A 转换第55页
     ·PLC 对输入温度信号的处理第55-56页
     ·PLC 对输出信号的处理第56页
     ·模糊控制计时处理第56页
     ·模糊控制编程第56-57页
   ·主变冷却器节能效果预测第57-59页
第五章 渗漏泵变频调速节能原理研究第59-69页
   ·渗漏排水系统概况第59页
   ·离心泵性能参数和性能曲线拟合第59-62页
     ·离心泵性能参数第59-60页
     ·离心泵性能曲线第60页
     ·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原理第60-61页
     ·渗漏泵性能曲线拟合第61-62页
   ·渗漏排水系统管路特性曲线第62-63页
     ·管路特性曲线和离心泵运行工作点第62-63页
     ·渗漏排水系统管路特性曲线计算第63页
   ·渗漏泵运行工况、节能必要性和节能方案分析第63-64页
     ·渗漏泵运行工况和节能必要性第63-64页
     ·节能方案分析第64页
   ·调速时离心泵性能曲线变化第64-65页
   ·调速比率变化时相关目标函数构造第65-67页
     ·离心泵效率函数第65-66页
     ·离心泵单位流量耗轴功率函数第66页
     ·扬程损失因子函数第66-67页
     ·集水井安全性函数第67页
   ·相关目标函数的综合和协调第67-69页
第六章 人工智能在确定渗漏泵调速方案中的应用第69-81页
   ·多目标决策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第69-70页
   ·权重向量 V 的求取第70-73页
     ·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向量第70-72页
     ·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向量第72-73页
     ·综合权重 V第73页
   ·灰色理论在最优调速比率确定中的应用第73-75页
   ·RBF 神经网络理论第75-77页
     ·引入神经网络的必要性第75页
     ·RBF 神经网络模型第75-76页
     ·基于 OLS 的 RBF 神经网络第76-77页
   ·改进 RBF 神经网络与最优调速比率预测第77-81页
     ·基于改进 OLS 的 RBF 神经网络第77-79页
     ·改进网络仿真结果第79-81页
第七章 渗漏泵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第81-94页
   ·渗漏泵控制系统运行情况和设备配置第81-82页
     ·渗漏泵控制系统运行情况第81页
     ·运行注意事项第81页
     ·系统设备配置第81-82页
   ·节能设计中的变送器、变频器、PLC 选型第82-83页
   ·渗漏泵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83-87页
     ·电气控制线路第83-84页
     ·PLC 数字量输入输出接线第84-86页
     ·PLC 模拟量输入输出接线第86页
     ·变频器端子接线和参数设置第86-87页
   ·渗漏泵 PLC 控制程序设计第87-89页
   ·渗漏泵运行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开发第89-93页
     ·FX 系列 PLC 与 PC 的有协议通信第89-90页
     ·FX 系列 PLC 与 PC 通信实例示范第90-91页
     ·PLC 通信编程和上位机人机界面编制第91-92页
     ·具体操作和通信过程第92-93页
   ·渗漏泵节能效果预测第93-94页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致谢第99-100页
附录第100-112页
 附录 1 主变冷却器 PLC 程序部分梯形图第100-105页
 附录 2 最优调速比率神经网络预测训练样本第105-106页
 附录 3 渗漏泵 PLC 程序部分梯形图与分析第106-108页
 附录 4 基于 VB 的集水井控制系统上位机监控程序第108-112页
个人简历第112页
在学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第112页
在学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虚拟化经营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力学参数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