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白蚁肠道内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第1章 前言第8-27页
   ·纤维素第8-10页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及其特性第8-9页
     ·纤维素降解机理第9-10页
   ·纤维素酶的研究及其应用第10-16页
     ·纤维素酶的结构与性质第10-12页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研究现状第12-13页
     ·纤维素酶的应用第13-16页
   ·白蚁及其肠道内生菌第16-22页
     ·白蚁的类群及其危害第16-17页
     ·白蚁肠道内生菌的分离研究现状及其多样性第17-20页
     ·白蚁防治方法第20-22页
   ·白蚁肠道内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第22-24页
     ·白蚁与纤维素降解第22页
     ·白蚁肠道内纤维素酶的来源第22-24页
   ·提高纤维素酶产量的方法第24-26页
     ·改良菌种第24-25页
     ·发酵培养基优化第25页
     ·响应面法优化产酶条件第25-26页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6-27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7-49页
   ·试验材料第27-30页
     ·供试白蚁第27页
     ·培养基第27-28页
     ·主要药品和试剂第28-29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9-30页
   ·试验方法第30-49页
     ·白蚁肠道内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第30-32页
     ·白蚁肠道内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的鉴定第32-43页
     ·纤维素酶产生菌发酵产酶条件优化的研究第43-47页
     ·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第47-49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49-96页
   ·白蚁肠道内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第49-53页
     ·初筛第49-51页
     ·复筛第51-53页
   ·白蚁肠道内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类鉴定第53-78页
     ·菌株HUB-Ⅲ-003的分类鉴定第53-59页
     ·菌株HUB-Ⅲ-621的分类鉴定第59-65页
     ·菌株HUF-Ⅲ-620的分类鉴定第65-72页
     ·菌株HUF-Ⅲ-660的分类鉴定第72-78页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HUF-Ⅲ-620产酶条件的优化第78-93页
     ·单因子试验第78-86页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第86-88页
     ·最陡爬坡试验第88页
     ·中心组合实验第88-91页
     ·响应面分析第91-93页
     ·验证试验第93页
   ·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研究第93-96页
     ·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温度第93页
     ·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pH值第93-94页
     ·纤维素酶稳定性的研究第94-96页
第4章 讨论第96-99页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第96-97页
   ·响应面法在纤维素酶发酵中的应用第97-98页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应用第98-99页
第5章 结论第99-100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3-11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研究课题情况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功能基因组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靶点的筛选和鉴定
下一篇:甘草内生真菌及其活性代谢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