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车间动态生产计划于监控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论文的体系结构 | 第12-14页 |
| 第2章 理论体系研究 | 第14-31页 |
| ·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和作用 | 第14-17页 |
| ·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 | 第14-15页 |
| ·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 | 第15-16页 |
| ·生产作业计划的功能 | 第16-17页 |
| ·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介绍 | 第17-22页 |
| ·基于启发式规则算法 | 第18-19页 |
| ·基于运筹学的方法 | 第19-20页 |
| ·系统仿真的方法 | 第20页 |
| ·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 第20页 |
| ·拉氏松弛法 | 第20-21页 |
| ·神经网络法 | 第21页 |
| ·临近搜索法 | 第21页 |
| ·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工时定额的理论简介 | 第22-27页 |
| ·工时定额的概念 | 第22页 |
| ·工时定额的意义 | 第22-23页 |
| ·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 | 第23-24页 |
| ·定额时间的构成 | 第24-26页 |
| ·作业测定制定标准时间的方法与特点 | 第26-27页 |
| ·文献综述 | 第27-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动态生产作业计划 | 第31-44页 |
| ·动态生产作业计划模型与算法 | 第31-3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31-35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 ·设备负荷均衡 | 第37-38页 |
| ·求解算法 | 第38-39页 |
| ·滚动计划编制 | 第39-40页 |
| ·车间作业计划与监控系统集成 | 第40-42页 |
| ·关键问题的处理 | 第41-42页 |
| ·性能分析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制定和动态修正计划工时定额 | 第44-58页 |
| ·制定新工序计划工时定额 | 第45-51页 |
| ·正常时间的确定 | 第47页 |
| ·评比系数的确定 | 第47-49页 |
| ·工作抽样法确定宽放率 | 第49-51页 |
| ·动态修正计划工时定额 | 第51-56页 |
| ·学习曲线的概念 | 第52-54页 |
| ·基于学习曲线的动态调整 | 第54-56页 |
| ·建立工时标准资料库 | 第56-57页 |
| ·工时标准资料的意义及内容 | 第56-57页 |
| ·工时定额标准调整系数 | 第57页 |
| ·工时信息表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系统设计 | 第58-68页 |
| ·系统设计目标与相关集成 | 第58-62页 |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58页 |
| ·开发系统的思想 | 第58页 |
| ·功能的集成 | 第58-61页 |
| ·信息的集成 | 第61-62页 |
|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第62-63页 |
| ·数据库与软件工具的选择 | 第63-65页 |
| ·后台数据库的选择 | 第63-64页 |
| ·软件工具的选择 | 第64-65页 |
| ·制造过程控制与网络、数据库的集成 | 第65-67页 |
| ·Web 与数据库的集成 | 第65-66页 |
| ·制造过程控制与Web 数据库的集成 | 第66-67页 |
| ·系统维护 | 第67页 |
| ·系统应用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