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即时评价行为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文献检索情况说明 | 第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三)简要评论 | 第15-16页 |
三、研究计划 | 第16-19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一章 课堂即时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9-25页 |
一、课堂即时评价的涵义 | 第19-20页 |
二、课堂即时评价的作用 | 第20-21页 |
三、课堂即时评价的特点 | 第21-22页 |
四、课堂即时评价的原则 | 第22-23页 |
五、课堂即时评价的类型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即时评价行为的现状分析 | 第25-41页 |
一、课堂观察的量化呈现 | 第25-28页 |
(一)课堂即时评价观察量表的开发 | 第25-26页 |
(二)观察量表的呈现与分析 | 第26-28页 |
二、教学实录的质性分析 | 第28-41页 |
(一)即时评价的单调性 | 第29-32页 |
(二)即时评价的缺失性 | 第32-34页 |
(三)即时评价的单面性 | 第34-36页 |
(四)即时评价的单一性 | 第36-37页 |
(五)即时评价的单向性 | 第37-39页 |
(六)即时评价的程序性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即时评价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41-49页 |
一、观念意识层面 | 第41-44页 |
(一)学校文化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 | 第42-43页 |
(二)教师自身观念意识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 | 第43-44页 |
二、人格技能层面 | 第44-47页 |
(一)教师人格 | 第44-45页 |
(二)教师不同的人格特征对课堂即时评价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三、行为技能层面 | 第47-49页 |
(一)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 | 第47-48页 |
(二)教师的教学机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即时评价问题的对策分析 | 第49-59页 |
一、课堂即时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49-52页 |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课堂即时评价 | 第49-50页 |
(二)建构主义思想与课堂即时评价 | 第50-51页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与课堂即时评价 | 第51页 |
(四)有效教学理论与课堂即时评价 | 第51-52页 |
二、课堂即时评价行为转变的策略 | 第52-56页 |
(一)课堂即时评价的选择取向 | 第52-53页 |
(二)课堂即时评价的准备 | 第53-54页 |
(三)课堂即时评价的操作 | 第54-56页 |
三、课堂即时评价与教师专业素质 | 第56-59页 |
(一)良好的师德修养 | 第57页 |
(二)深厚的科学文化修养 | 第57-58页 |
(三)扎实的教学能力修养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注释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