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以滨州市X县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文章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7-22页 |
·群体性事件界定 | 第17-19页 |
·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概念 | 第17页 |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 | 第17-18页 |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 第18-19页 |
·基层政府的界定 | 第19-20页 |
·基层政府的概念 | 第19页 |
·基层政府的特征 | 第19-20页 |
·理论阐释 | 第20-22页 |
·治理理论 | 第20页 |
·社会燃烧理论 | 第20-21页 |
·羊群效应理论 | 第21页 |
·危机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问题分析 | 第22-30页 |
·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特点 | 第22-25页 |
·数量规模逐年攀升 | 第22页 |
·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 | 第22页 |
·组织性对抗性明显 | 第22-23页 |
·关联性明显增强 | 第23页 |
·不确定性问题增加 | 第23-24页 |
·处置难度增大 | 第24页 |
·破坏性后果严重 | 第24页 |
·事件具有反复性 | 第24页 |
·外部敌对势力借机干预 | 第24-25页 |
·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探究 | 第25-28页 |
·经济方面:利益分化不断加剧 | 第25-26页 |
·民主法制方面:诉求渠道表达不畅 | 第26页 |
·基层政权运行方面:干群关系日益紧张 | 第26-27页 |
·公众心理方面:普遍存在心理失衡 | 第27页 |
·社会管理方面:基层组织涣散 | 第27页 |
·历史文化方面:“法”治观念淡薄 | 第27-28页 |
·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善后处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第4章 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执政理念的偏差 | 第30-31页 |
·权力运行偏离轨道 | 第30页 |
·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 第30-31页 |
·法律缺位 | 第31页 |
·群体性事件预防中的法律缺位 | 第31页 |
·临场处置执法职责不明 | 第31页 |
·社会利益调整失衡 | 第31页 |
·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 | 第31-33页 |
第5章 滨州市 X 县征地群体性事件 | 第33-36页 |
·事情经过 | 第33页 |
·主要教训 | 第33-34页 |
·主要做法 | 第34-36页 |
第6章 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对策建议 | 第36-44页 |
·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预防为主,化解矛盾 | 第36页 |
·依法处置,防止激化 | 第36页 |
·快速反应,相互配合 | 第36-37页 |
·加强教育,正确引导 | 第37页 |
·预防对策 | 第37-39页 |
·转变行政理念,提高基层政府科学管理水平 | 第37页 |
·增强工作主动性,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 第37-38页 |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 第38页 |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第38页 |
·加大宣传,增强法制教育 | 第38页 |
·完善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 第38-39页 |
·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 | 第39页 |
·完善监督机制 | 第39页 |
·处置对策 | 第39-42页 |
·快速反应,控制事态 | 第39-40页 |
·把握时机,果断决策 | 第40页 |
·间隔人群,恢复秩序 | 第40-41页 |
·指挥靠前,直接对话 | 第41-42页 |
·统筹协调,主动应对 | 第42页 |
·主导舆论,信息公开 | 第42页 |
·善后处理 | 第42-44页 |
·对事件重新调查,吸取教训 | 第42页 |
·公正处理,善加引导 | 第42-43页 |
·兑现承诺,及时进行信息发布 | 第43页 |
·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做好回访和责任追究工作 | 第43页 |
·总结经验与教训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