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滨州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0页 |
·选题的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拟突破的难题 | 第13-14页 |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 第15-24页 |
·群体性事件概述 | 第15-19页 |
·群体性事件的涵义 | 第15-16页 |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 第16-17页 |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 第17-18页 |
·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 第18-19页 |
·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第19页 |
·社会冲突理论 | 第19-20页 |
·善治理论 | 第20-21页 |
·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地位及作用 | 第21-24页 |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 第21-22页 |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地位 | 第22页 |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 第22-24页 |
第3章 滨州市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及其经验总结 | 第24-29页 |
·滨州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 第24-26页 |
·案例一 | 第24-25页 |
·案例二 | 第25-26页 |
·案例三 | 第26页 |
·滨州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经验分析 | 第26-29页 |
·瞻前预警,准确研判,充分发挥信息制导作用 | 第27页 |
·闻警而动,团结协作,严密控制现场局势 | 第27-28页 |
·规范执法,果断决策,依法理性处置闹访人员 | 第28-29页 |
第4章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9-35页 |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预警不及时导致矛盾扩大化 | 第29页 |
·处置不当导致事件反复 | 第29页 |
·信息不对称致使矛盾升级 | 第29-30页 |
·各部门工作不协调,处置能力差 | 第30页 |
·维护社会稳定与利益表达不协调 | 第30-31页 |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法律法规缺失 | 第31页 |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职权范围不明 | 第31-32页 |
·群体性事件解决机制不健全 | 第32-33页 |
·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信息公开意识不强 | 第33-35页 |
第5章 改进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对策 | 第35-42页 |
·建立完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法规 | 第35-37页 |
·加强立法,出台《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条例》法规 | 第35页 |
·明确处置群体性事件主体的职责和任务 | 第35-36页 |
·明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 第36-37页 |
·赋予公安机关紧急状态处置权 | 第37页 |
·完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 | 第37-39页 |
·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搜集网络 | 第37-38页 |
·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分析研判制度 | 第38页 |
·重视科技手段,加强对互联网的监视 | 第38-39页 |
·加强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培训 | 第39页 |
·强化对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的教育培训 | 第39页 |
·加强对公安机关谈判能力的培训 | 第39页 |
·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避免群体性事件二次反复 | 第39-42页 |
·积极稳妥地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善后工作 | 第39-40页 |
·做好经验总结,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 第40页 |
·加强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考核 | 第40-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