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方之器 奏中国之音--《在金孔雀飞起的地方》(附钢琴伴奏)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课题之缘起 | 第8页 |
(一)文献的分类评价 | 第8-11页 |
(二)初拟选题的范围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1页 |
三、研究之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作品的音乐学分析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曲目的文化解读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作品的音乐分析 | 第13-20页 |
第三节 乐曲的曲式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作品演奏技术的分析 | 第22-29页 |
第一节 长号的拟声造型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钢琴的陪衬烘托 | 第23-26页 |
一、结构的意义 | 第23-24页 |
二、气氛的烘托 | 第24-26页 |
(一)三连音 | 第24-25页 |
(二)和弦琶音 | 第25页 |
(三)柱式和弦 | 第25-26页 |
(四)震音 | 第26页 |
第三节 音乐的表现 | 第26-29页 |
一、关于力度 | 第26-27页 |
二、关于速度 | 第27页 |
三、节拍节奏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作品体现的傣族文化内涵 | 第29-33页 |
第一节 调式音阶 | 第29-31页 |
一、宫调式的“羽化” | 第29-30页 |
二、特性旋法的运用 | 第30-31页 |
(一)强调小三度 | 第30页 |
(二)特性的旋法 | 第30-31页 |
(三)“装饰性倚音” | 第31页 |
第二节 特性音程 | 第31-32页 |
第三节 音色风格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