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土桩基的船坞底板数值分析及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船坞概述 | 第11-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 ·底板的地基模型及计算 | 第13-16页 |
| ·文克尔地基模型 | 第13-14页 |
|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 第14-15页 |
| ·分层地基模型 | 第15页 |
| ·有限元数值分析法 | 第15-16页 |
| ·桩-土-底板共同作用研究 | 第16-17页 |
| ·不考虑共同作用 | 第16-17页 |
| ·线弹性共同作用 | 第17页 |
| ·非线弹性共同作用 | 第1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 第2章 渗流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19-29页 |
| ·概述 | 第19-21页 |
| ·渗流计算的有限元法 | 第21-24页 |
| ·达西定律 | 第21页 |
| ·连续性方程 | 第21-22页 |
| ·基本微分方程 | 第22页 |
| ·定解条件 | 第22-23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 ·渗流分析 | 第24-26页 |
| ·ADINA 简介 | 第24-25页 |
| ·渗流求解原理 | 第25-26页 |
| ·渗流应用算例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底板-土-桩相互作用理论与方法 | 第29-43页 |
| ·桩基底板结构的计算 | 第29-32页 |
| ·空间问题的有限元解法 | 第29-32页 |
| ·计算在有限元软件的实现 | 第32页 |
|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32-38页 |
|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32-36页 |
| ·钢筋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 第36-38页 |
| ·相互作用接触面的单元模型及数值模拟 | 第38-42页 |
| ·接触面单元模型 | 第38-41页 |
| ·接触面单元的选取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坞室渗流计算 | 第43-50页 |
| ·工程简介 | 第43-44页 |
| ·工程概况 | 第43-44页 |
| ·基本参数 | 第44页 |
| ·坞室渗流有限元计算 | 第44-46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44-45页 |
| ·物理条件 | 第45-4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 ·渗透水头计算结果 | 第46-47页 |
| ·渗透流速计算结果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坞室基桩底板的数值分析 | 第50-76页 |
| ·基本参数 | 第50-52页 |
| ·研究目的 | 第52页 |
| ·底板-土-桩共同作用计算 | 第52-55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52-54页 |
| ·计算工况 | 第54-55页 |
| ·结果分析 | 第55-65页 |
| ·初始地应力平衡结果 | 第55-56页 |
| ·工况一位移应力分析 | 第56-60页 |
| ·工况二位移应力分析 | 第60-65页 |
| ·船坞结构监测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 ·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第65页 |
| ·坞室监测内容 | 第65-66页 |
| ·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 第66-67页 |
| ·各参数变化对底板内力及变形的影响 | 第67-75页 |
| ·桩径变化的影响 | 第67-70页 |
| ·桩长变化的影响 | 第70-72页 |
| ·底板厚度变化的影响 | 第72-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本文总结 | 第76-77页 |
|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详细摘要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