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7页 |
·课题背景 | 第14-19页 |
·相关研究 | 第19-32页 |
·“小世界”网络模型和“无标度”网络模型 | 第20-22页 |
·结构和功能脑连接网络 | 第22-29页 |
·功能与结构脑网络之间的关系 | 第29-30页 |
·行为状态对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 | 第30-31页 |
·存在的问题和脑网络研究的四个挑战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35页 |
·研究意义及主要贡献 | 第35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35-37页 |
第2章 两个视角 探索自发神经活动的内在脑功能组织 | 第37-51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38-40页 |
·被试 | 第38页 |
·fMRI 数据采集 | 第38-39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39-40页 |
·数据分析 | 第40-44页 |
·定义脑功能网络 | 第40页 |
·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脑功能网络 | 第40-43页 |
·小世界、度分布和模体分析 | 第43-44页 |
·结果 | 第44-47页 |
·小世界特性分析 | 第44-45页 |
·度分布 | 第45-47页 |
·模体分布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主动任务和随后静息态内在脑功能组织的拓扑变化 | 第51-77页 |
·引言 | 第51-55页 |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55页 |
·被试 | 第55页 |
·fMRI 数据采集 | 第55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55页 |
·数据分析 | 第55-62页 |
·大尺度脑功能网络构建 | 第55-56页 |
·默认网络的节点定义及完备连接模式 | 第56-58页 |
·小世界拓扑结构的信息传递效率 | 第58-59页 |
·统计分析 | 第59-62页 |
·结果 | 第62-71页 |
·脑区相关系数矩阵的密度在状态间无显著性差异 | 第62-64页 |
·不同状态间小世界拓扑结构的鲁棒性 | 第64页 |
·任务前后静息态下小世界拓扑结构的稳定性 | 第64页 |
·任务态下小世界拓扑结构的变化 | 第64-67页 |
·任务驱动状态下默认网络完备连接模式的变化 | 第67-68页 |
·任务驱动状态下默认网络的节点网络动力学特性的变化 | 第68-71页 |
·讨论 | 第71-75页 |
·任务前后静息态下小世界拓扑结构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 第71页 |
·任务态下小世界拓扑性的变化 | 第71-73页 |
·任务驱动状态下默认网络完备连接模式的变化 | 第73-74页 |
·任务驱动状态下默认网络节点的网络动力学拓扑特性的变化 | 第74-75页 |
·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4章 一个朴素的脑功能网络超图模型 | 第77-87页 |
·引言 | 第77-78页 |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78-79页 |
·被试 | 第78页 |
·fMRI 数据采集 | 第78-79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79页 |
·构建脑功能网络的朴素超图模型 | 第79-81页 |
·朴素超图模型理论基础 | 第79-80页 |
·基于脑功能网络图模型构建一个朴素的超图模型 | 第80-81页 |
·脑功能网络超图模型特征向量中心度及枢纽分布 | 第81-82页 |
·结果 | 第82-85页 |
·中枢节点 | 第82-83页 |
·中枢超边 | 第83-85页 |
·讨论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视觉感知对于大尺度内在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影响 | 第87-101页 |
·引言 | 第87-89页 |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89-90页 |
·被试 | 第89页 |
·fMRI 数据采集 | 第89-90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90页 |
·分别构建三个状态下脑功能网络超图模型 | 第90-91页 |
·脑功能网络加权超图模型特征向量中心度及枢纽分布 | 第91页 |
·结果 | 第91-96页 |
·被动视觉刺激正负激活结果 | 第91-93页 |
·三个状态的中枢节点分布 | 第93-94页 |
·三个状态的中枢超边分布 | 第94-96页 |
·讨论 | 第96-100页 |
·三个核心网络存在性的特征向量中心度验证 | 第96-97页 |
·默认网络对于视觉感知信号输入的任务前准备效应 | 第97-99页 |
·中央控制网络、突显网络的作用及与默认网络的关系 | 第99-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