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传播媒介论文

基于微博问政的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文献探讨第14-18页
   ·研究视角与方法第18-19页
     ·研究视角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写作思路与基本框架第19-20页
第二章 微博问政与政府公信力的理论认知第20-32页
   ·微博问政的概念界定第20-21页
   ·微博问政的表现第21-23页
     ·发布政治舆情新渠道第21-22页
     ·宣传政策法规新阵地第22页
     ·汇聚民智民意新平台第22-23页
   ·微博问政的类型第23-26页
     ·主流型第23-24页
     ·问责监督型第24页
     ·争议型第24-25页
     ·群体性事件型第25页
     ·回应型第25页
     ·典型案例型第25-26页
   ·微博问政的功能第26-28页
     ·创新了管理理念第26-27页
     ·丰富了管理主体第27页
     ·提升了管理效能第27页
     ·展示了管理形象第27-28页
   ·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第28-32页
     ·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第28-29页
     ·微博问政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第29-32页
第三章 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微博问政的现状第32-42页
   ·微博问政对于公信力建设的正能量第32-34页
     ·微博问政是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平台第32-33页
     ·微博问政是传播权威信息、遏制谣言的有力武器第33-34页
   ·微博问政对于公信力建设的负能量第34-42页
     ·宏观层面导致政府公信力缺失第34-37页
     ·微观层面导致政府公信力缺失第37-39页
     ·外界因素导致政府公信力缺失第39-42页
第四章 微博问政对政府公信力的潜在风险第42-48页
   ·微博问政对政府公信力的潜在风险第42-44页
     ·政府信息泄密第43页
     ·身份真假难辨,意见失序第43页
     ·功能定位不清,影响政府“公信力”第43-44页
     ·遭受“个性”尴尬和言语攻击第44页
     ·内部机制不完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略显不足第44页
   ·微博问政对政府公信力的风险规避第44-48页
     ·政府定位明确第45页
     ·提倡“经营微博”的理念第45-46页
     ·以制度化推动微博问政规范化发展第46页
     ·强化认证机制,确保微博问政安全可靠第46-48页
第五章 用好微博问政提升政府公信力第48-55页
     ·政务微博管理团队组建第48-49页
     ·设置专人专岗第48-49页
     ·明确职责分工第49页
     ·实施绩效评估第49页
   ·用好“微语言”,提升公信力第49-51页
     ·“微用语”要实事求是第50页
     ·“微用理”要清晰易懂第50页
     ·“微用情”要尊重包容第50-51页
   ·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协调机制第51-52页
     ·线上问题,线下处置第51-52页
     ·线下政务,线上公布第52页
   ·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第52-55页
     ·提高效率,实施线上协作机制第52-53页
     ·整合资源,构建线下联动格局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研究--以“抢盐风波”事件为例
下一篇:我国农村基层腐败防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