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5页 |
·研究方法、独创及新颖之处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独创及新颖之处 | 第17-18页 |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农村基层概念界定 | 第18页 |
·腐败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农村基层腐败概念界定 | 第19页 |
·相关理论工具及其视角 | 第19-24页 |
·寻租理论 | 第19-20页 |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 | 第20-21页 |
·权力制衡理论 | 第21-22页 |
·公共组织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农村基层腐败的表现、特征、危害及原因 | 第24-51页 |
·农村基层腐败的主要表现 | 第24-25页 |
·农村基层腐败的特征 | 第25-35页 |
·腐败主体职级或社会地位低微、单次涉案金额相对细碎 | 第25-27页 |
·腐败遮蔽性强,易发多发,量大面广 | 第27-30页 |
·集体性腐败现象严重,窝案串案频发 | 第30-31页 |
·村委会一级腐败行为常难界定 | 第31-33页 |
·“小官大贪”甚至“村干巨贪”触目惊心 | 第33-35页 |
·农村基层腐败的严重危害 | 第35-42页 |
·严重危害群众权益 | 第35-36页 |
·严重败坏党的领导威信和国家公权形象 | 第36-37页 |
·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 第37-38页 |
·严重毒化广大农村社会风气 | 第38-40页 |
·严重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 | 第40-42页 |
·农村基层腐败的原因分析 | 第42-51页 |
·农村基层腐败动机——主观原因分析 | 第42-46页 |
·农村基层腐败机会——客观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第三章 农村基层腐败防治对策设想 | 第51-65页 |
·从总体格局上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斗争力度 | 第51-53页 |
·加强高层治腐,消除上层领导对基层干部恶劣的腐败示范效应 | 第51-52页 |
·明晰处罚量刑细节,加大对村委一级腐败行为处罚 | 第52-53页 |
·从乡镇层面,加大腐败预防和制度防腐、制度反腐的力度 | 第53-56页 |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优良氛围 | 第53页 |
·强化乡镇财务稽查和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堵塞腐败的制度漏洞 | 第53-55页 |
·理顺基层国家公权与社会治权关系,使两者有效联动治腐 | 第55-56页 |
·从村两委层面,建立健全反腐防腐体制机制,铲除腐败滋生土壤 | 第56-61页 |
·设立村纪检小组办公室 | 第56页 |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 | 第56-57页 |
·制定举报保护激励机制 | 第57-58页 |
·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监督制约“村官”意识 | 第58-59页 |
·建立农村基层网络监督举报机制 | 第59-61页 |
·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角度,加大对农村基层腐败的围歼力度 | 第61-65页 |
·建立各级农民协会,凝聚农民群众反腐治腐的巨大团体能量 | 第61-63页 |
·发挥新闻传媒优势,力拓它在农村基层反腐中的尖锐角触 | 第63页 |
·加强治腐各专业部门的主动出击,开拓农村基层反腐新局面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