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 国内方面 | 第13-15页 |
(二) 国外方面 | 第15-17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一章 人格与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 第19-28页 |
一、 人格概念与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 第19-21页 |
(一) 人格内涵及特征 | 第19-20页 |
(二)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 第20-21页 |
二、 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概说 | 第21-24页 |
三、 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 第24-25页 |
(一) 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24页 |
(二) 高校发展的需要 | 第24-25页 |
(三)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25页 |
四、 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目标与内容 | 第25-28页 |
(一) 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 | 第25页 |
(二) 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红色文化是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新载体 | 第28-36页 |
一、 红色文化概说 | 第28-32页 |
(一) 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 第28-30页 |
(二)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 第30-32页 |
二、 红色文化作为人格教育新载体的必然性 | 第32-36页 |
(一) 文化的重要性与文化的育人功能 | 第32-34页 |
(二) 红色文化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 第36-43页 |
一、 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价值 | 第36-39页 |
(一) 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思想保证 | 第36页 |
(二) 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内在动力 | 第36-37页 |
(三) 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精神支撑 | 第37-38页 |
(四) 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有效范式 | 第38-39页 |
(五) 红色文化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教育素材 | 第39页 |
二、 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 第39-43页 |
(一) 价值导向作用 | 第39-40页 |
(二) 目标激励作用 | 第40-41页 |
(三) 情感陶冶作用 | 第41页 |
(四) 心灵塑造作用 | 第41页 |
(五) 行为矫正作用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应用原则与策略 | 第43-56页 |
一、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大学生人格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 第43-47页 |
(一) 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 第43页 |
(二)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 第43-44页 |
(三) 针对性与有效性相结合 | 第44-45页 |
(四) 知识性与育人性相结合 | 第45页 |
(五)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第45-46页 |
(六)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 第46-47页 |
二、 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 第47-56页 |
(一) 强化理论建设,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有效对接 | 第47-48页 |
(二) 创构育人模式,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应用中的方式方法 | 第48-49页 |
(三) 营造良好氛围,展示红色校园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应用中的独特魅力 | 第49-51页 |
(四) 畅通信息渠道,发挥现代媒体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 第51-52页 |
(五) 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应用中长期的工作规范 | 第52-53页 |
(六) 形成教育合力,造就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应用中的强大力量 | 第53-54页 |
(七) 完善评估体系,突出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应用中的检测作用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