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与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爆破振动信号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爆破振动安全及振动效应监测 | 第17-27页 |
·爆破振动安全 | 第17-19页 |
·爆破振动强度经验公式 | 第17-18页 |
·K,α的选取原则 | 第18-19页 |
·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 第19-20页 |
·爆破振动效应监测 | 第20-23页 |
·本次爆破振动监测的选择 | 第21页 |
·爆破振动监测方案和测点布置原则 | 第21-22页 |
·爆破振动监测现场工作 | 第22-23页 |
·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处理分析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爆破震动信号傅里叶分析技术 | 第27-35页 |
·傅里叶分析理论 | 第27-28页 |
·傅里叶变换在爆破振动信号中的应用 | 第28-33页 |
·爆破振动信号的傅立叶频谱 | 第28-32页 |
·爆破振动信号的优势频率 | 第32-33页 |
·傅里叶变换分析的局限性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爆破振动信号的小波和小波包分析技术 | 第35-57页 |
·小波分析理论 | 第35-37页 |
·小波包分析理论 | 第37-38页 |
·小波变换在微差爆破延时间隔识别中的应用 | 第38-44页 |
·各监测点信号波形 | 第39-41页 |
·小波基的选择 | 第41-42页 |
·爆破微差延时间隔识别 | 第42-44页 |
·基于小波包的爆破能量衰减特征分析 | 第44-55页 |
·各监测点振动速度时程波形获取 | 第46-47页 |
·爆破振动能量衰减特征表征 | 第47-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爆破振动信号的HHT分析技术 | 第57-83页 |
·HHT分析理论 | 第57-61页 |
·模态分解的原理与算法 | 第57-59页 |
·Hilbert变换与Hilbert谱 | 第59-61页 |
·基于HHT的爆破振动信号分析 | 第61-75页 |
·爆破振动信号经验模态分解 | 第64-70页 |
·HHT法微差雷管早爆识别 | 第70-72页 |
·HHT法爆破振动特征分析 | 第72-75页 |
·爆破振动信号瞬时能量谱 | 第75-78页 |
·爆破振动信号边际能量谱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露天爆破振动信号的反应谱响应特征分析 | 第83-99页 |
·反应谱理论 | 第83-85页 |
·监测信号波形采集 | 第85-87页 |
·反应谱计算及曲线绘制的实现 | 第87-97页 |
·爆破振动位移反应谱的特征分析 | 第89-91页 |
·爆破振动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分析 | 第91-93页 |
·爆破振动加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分析 | 第93-95页 |
·爆破振动加速度标准反应谱的特征分析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七章 露天矿爆破开采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99-123页 |
·安全系数法理论 | 第99-101页 |
·通用极限平衡法 | 第100页 |
·Bishop法 | 第100-101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01-105页 |
·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101-103页 |
·模型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103页 |
·模型激励的输入 | 第103-105页 |
·爆破后单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105-115页 |
·爆破对单边坡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5-106页 |
·爆破对单边坡不同部位力学状态分析 | 第106-115页 |
·单边坡安全系数时程动态特征 | 第115页 |
·爆破对多边坡的影响分析 | 第115-118页 |
·爆破对多边坡的破坏损伤效应 | 第116-117页 |
·多边坡安全系数时程动态特征 | 第117-118页 |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其它因素分析 | 第118-122页 |
·排水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118页 |
·岩石容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底滑面粘聚力和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侧滑面粘聚力和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边坡加固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附录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