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一、案情介绍 | 第13-15页 |
| (一) 基本案情 | 第13页 |
| (二) 一审法院审理情况 | 第13-14页 |
| (三) 二审法院审理情况 | 第14-15页 |
| 二、内部行政行为的司法认定 | 第15-18页 |
| (一) 内部行政行为的概述 | 第15-16页 |
| 1. 内部行政行为的概念 | 第15-16页 |
| 2. 内部行政行为的特征 | 第16页 |
| (二) 内部行政行为的司法界定 | 第16-17页 |
| 1. 行政行为的对象不同 | 第16-17页 |
| 2. 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不同 | 第17页 |
| 3. 行政行为产生的效力不同 | 第17页 |
| (三) 对案例的法律分析 | 第17-18页 |
| 三、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之原因分析 | 第18-21页 |
| (一) 特别权力关系的概述 | 第18-19页 |
| (二) 特别权力关系的特征 | 第19-20页 |
| 1. 行政主体具有特别权力 | 第19页 |
| 2. 相对人的服从义务 | 第19-20页 |
| 3. 排除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 | 第20页 |
| 4. 排除司法权的救济 | 第20页 |
| (三)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我国立法及司法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四、内部行政行为可诉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27页 |
| (一) 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变迁的角度进行分析 | 第21-24页 |
| 1. 德国关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变迁 | 第22-23页 |
| 2. 日本关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变迁 | 第23页 |
| 3. 我国台湾地区关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变迁 | 第23-24页 |
| (二) 从公民权益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 | 第24-26页 |
| (三) 从法治国家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 | 第26-27页 |
| 五、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制度建构 | 第27-33页 |
| (一) 内部行政行为可诉的范围 | 第27-31页 |
| 1. 从内部行政行为的性质角度分析可诉范围 | 第27-29页 |
| 2. 从内部行政行为涉及的合法权益角度分析可诉范围 | 第29-31页 |
| (二) 内部行政行为起诉的前置程序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