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表情符号的流变与延展空间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网络表情符号的基础研究 | 第12-18页 |
| ·网络表情符号的概念界定 | 第12页 |
| ·网络表情符号的兴起与流变 | 第12-14页 |
|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类 | 第14-18页 |
| 第三章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 | 第18-31页 |
| ·网络表情符号传播模型 | 第18-22页 |
| ·作为网络辅助交际手段的网络表情符号 | 第18-19页 |
| ·网络表情符号的编码与译码过程 | 第19-22页 |
| ·网络表情符号传播意义 | 第22-28页 |
| ·虚拟网络里“在场交流”等需要 | 第22-23页 |
| ·集表情和动作的视觉文化符号的建立 | 第23-26页 |
| ·身份认同的需要 | 第26页 |
| ·隐匿身份下的自我实现 | 第26-27页 |
| ·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有利于社会整合 | 第27-28页 |
| ·网络表情符号的反思 | 第28-31页 |
| ·认知假象与真实情感传递的虚弱化 | 第28-29页 |
| ·传播中必然存在的双重偶然性 | 第29-30页 |
| ·不健康信息的管控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网络表情符号的延展空间 | 第31-44页 |
| ·走向丰富多样的网络表情 | 第31-33页 |
| ·表现愈加精细,形象愈发丰富 | 第31-32页 |
| ·基础表情仍是首选 | 第32-33页 |
| ·网络表情符号的动漫化及产业化 | 第33-38页 |
| ·人物个性和故事的植入 | 第34-36页 |
| ·物化后的衍生产品 | 第36-38页 |
| ·网络表情符号与广告的化学效应 | 第38-42页 |
| ·网络表情符号为网络文化代言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