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序言 | 第9-27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9-16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一) 关于利玛窦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二) 关于王岱舆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三) 明清时期“回儒”与“耶儒”比较研究 | 第24-25页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一) 研究思路、内容 | 第2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四、研究的重点、创新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第一章 在本体论上与儒学会通的比较 | 第27-41页 |
一、利玛窦《天主实义》中的天主观 | 第27-33页 |
(一) “天主—吾西国所称‘陡斯’是也” | 第27-31页 |
(二) “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 | 第31-33页 |
二、王岱舆《清真大学》、《正教真诠》中的“真一”观 | 第33-37页 |
(一) “真一”三品论 | 第33-35页 |
(二) “似真—相似清真也” | 第35-37页 |
三、利玛窦与王岱舆本体论会通儒学异同比较 | 第37-41页 |
(一) 儒家中关于超越者的观念 | 第37-39页 |
(二) 利玛窦与王岱舆本体论会通异同 | 第39-41页 |
第二章 在宇宙生成论上与儒学会通的比较 | 第41-55页 |
一、利玛窦《天主实义》中的创世论 | 第41-46页 |
(一) “天主始制创天地,化生人物” | 第41-43页 |
(二) “太极、理”不能自发生物 | 第43-46页 |
二、王岱舆《清真大学》、《正教真诠》中的创世论 | 第46-50页 |
(一) “数一”三品论 | 第46-49页 |
(二) “数一”宇宙造化图式 | 第49-50页 |
三、利玛窦与王岱舆宇宙生成论会通儒学异同比较 | 第50-55页 |
(一) 儒家中的宇宙生成论 | 第50-53页 |
(二) 利玛窦与王岱舆创世论会通异同 | 第53-55页 |
第三章 在人论与儒学会通的比较 | 第55-74页 |
一、利玛窦《天主实义》中的人论 | 第55-61页 |
(一) 人之地位 | 第55-58页 |
(二) 人性论 | 第58-61页 |
二、王岱舆《清真大学》、《正教真诠》中的人论 | 第61-68页 |
(一) 人之地位 | 第61-64页 |
(二) 人性论 | 第64-68页 |
三、利玛窦与王岱舆人论会通儒学异同比较 | 第68-74页 |
(一) 儒家中的人论 | 第68-72页 |
(二) 利玛窦与王岱舆人会通异同比较 | 第72-74页 |
第四章 利玛窦王岱舆会通儒学异同原因分析与启示 | 第74-82页 |
一、利玛窦与王岱舆会通儒学异同分析 | 第75-80页 |
(一) 背景动机异同 | 第75-76页 |
(二) 本土化诠释的意义系统 | 第76-78页 |
(三) 影响异同 | 第78-80页 |
二、利玛窦与王岱舆会通儒学的启示 | 第80-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