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生态修复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1 绪论第12-20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重点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研究重点第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3-15页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第17-18页
       ·土壤侵蚀和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不足第17页
       ·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17-18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方案第18-20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技术方案第18-20页
2 黄土地区环境特征研究第20-28页
   ·黄土地形地貌特征第20-22页
     ·黄土高原地貌分类第20-21页
     ·黄土地区地貌分区第21-22页
       ·山地区第21页
       ·丘陵区第21-22页
       ·黄土塬和黄土台塬区第22页
       ·河谷平原区第22页
     ·黄土侵蚀地貌第22页
   ·黄土地层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第22-23页
     ·黄土特征简述第22-23页
     ·黄土地层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第23页
   ·黄土地区气候特征第23-25页
     ·黄土地区气候概述第23-24页
     ·黄土高原气候分区第24-25页
       ·中温带第24页
       ·北暖温带第24页
       ·南暖温带第24页
       ·北亚热带第24-25页
       ·青藏高原边缘带第25页
   ·黄土地区土壤水分研究第25-28页
     ·黄土地区土壤水分的物理特性第25-26页
     ·黄土地区土壤水分与有效利用第26页
     ·土壤水分的生态分区第26-28页
3 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状况研究第28-40页
   ·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特点第28-31页
     ·侵蚀类型复杂第28页
     ·侵蚀强度大第28页
     ·发生强烈侵蚀的地区集中第28-29页
     ·侵蚀产沙的时间集中第29-30页
     ·河流输沙量接近土壤侵蚀量第30-31页
   ·土壤侵蚀类型第31-34页
     ·水力侵蚀第31-32页
     ·风力侵蚀第32-33页
     ·重力侵蚀第33页
     ·人为侵蚀第33-34页
     ·冻融侵蚀第34页
   ·不同地貌单元土壤侵蚀研究第34-35页
     ·山地区第34页
     ·丘陵区第34页
     ·黄土塬和黄土台塬区第34-35页
     ·河谷平原区第35页
     ·沟谷系统第35页
   ·不同黄土地层土壤侵蚀研究第35-36页
     ·不同地层土壤侵蚀第35页
     ·黄土带状分布与侵蚀情况第35-36页
   ·不同气候区土壤侵蚀研究第36页
   ·黄土地区土壤侵蚀危害第36-37页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36-37页
     ·对水利设施和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第37页
     ·对水质的影响第37页
   ·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第37-40页
     ·破坏植被第37-38页
     ·超载放牧第38页
     ·陡坡耕种第38页
     ·兴修公路、铁路造成土壤侵蚀加剧第38页
     ·开发资源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第38-39页
     ·城乡建设造成土壤侵蚀加剧第39-40页
4 黄土地区植被的分布特点第40-48页
   ·植被对保持水土的意义第40-42页
     ·林冠截留降雨,减少土壤侵蚀第40页
     ·枯枝落叶层吸水下渗,调节径流第40页
     ·固持土壤第40页
     ·改良土壤第40-41页
     ·改良土壤水文性质第41页
     ·削减洪峰和控制水蚀第41页
     ·植被改善小气候第41-42页
   ·植被地带第42页
     ·森林地带第42页
     ·森林草原地带第42页
     ·典型草原地带第42页
     ·荒漠草原地带第42页
   ·不同地貌区植被特征第42-43页
     ·山地区第42-43页
     ·丘陵区第43页
     ·黄土塬和黄土台塬区第43页
     ·河谷平原区第43页
   ·不同气候条件下植被特征及适宜农作物第43-45页
     ·中温带第43-44页
     ·北暖温带第44页
     ·南暖温带第44-45页
     ·北亚热带第45页
     ·青藏高原边缘带第45页
   ·人类活动对黄土植被的破坏第45-46页
     ·滥垦第45页
     ·滥牧第45页
     ·滥采第45-46页
     ·滥伐第46页
     ·滥开矿第46页
   ·退耕还林(草)的提出和意义第46-48页
     ·退耕还林(草)的提出和实施第46页
     ·退耕还林(草)的意义第46-48页
5 黄土地区生态修复研究第48-61页
   ·不同地貌区生态修复第48-52页
     ·山地区第48页
     ·丘陵区第48-49页
     ·黄土塬和黄土台塬区第49-50页
     ·沟谷系统第50-51页
     ·黄土地区不同地貌区水土保持林配置第51-52页
     ·生态修复措施优化配置第52页
   ·不同黄土生态修复第52-53页
   ·不同气候条件生态修复第53-55页
     ·中温带第53页
     ·北暖温带第53-54页
     ·南暖温带第54-55页
     ·北亚热带第55页
     ·青藏高原边缘带第55页
   ·生态修复措施设计第55-61页
     ·鱼鳞坑整地第55-56页
     ·谷坊第56页
     ·淤地坝第56-57页
     ·梯田第57-58页
     ·水窖第58页
     ·黄土地区造林第58-6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总结第61页
   ·展望第61-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实践及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一、主要参与的工作第63页
 二、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需水量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下一篇:电离层预报模型研究及震前电离层异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