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哈尔滨市市区与农村初中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对比研究--以哈市S中学和T中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的思路、对象与方法第11-13页
 四、文献综述第13-17页
 五、概念界定第17-20页
第一章 S 中学和 T 中学青年班主任情况调查第20-49页
 第一节 青年班主任的基本情况调查第20-24页
  一、青年班主任在班主任队伍中的比例第20页
  二、青年班主任的教龄结构第20-21页
  三、青年班主任的学历结构第21-22页
  四、青年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情况第22-23页
  五、青年班主任的继续学习情况第23-24页
  六、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规划情况第24页
 第二节 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情况调查第24-32页
  一、专业知识方面第24-26页
  二、专业能力方面第26-31页
  三、专业道德方面第31-32页
 第三节 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保障机制第32-44页
  一、班主任评价制度第32-35页
  二、班主任的奖惩机制第35-37页
  三、“解放班主任”的制度第37-39页
  四、青年班主任的职业准入制度第39-40页
  五、青年班主任的培训机制第40-44页
 第四节 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环境第44-48页
  一、学校的人文环境第44-47页
  二、学校的社区环境第47-48页
  三、学校体制内支持环境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二章 哈尔滨市市区与农村初中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第49-61页
 第一节 青年班主任自身因素的差异第49-52页
  一、青年班主任受教育程度的差别第49-50页
  二、青年班主任继续学习的理念差异第50-51页
  三、青年班主任对职业热爱程度的差异第51-52页
 第二节 学校有关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保障机制的差异第52-56页
  一、班主任评价制度的差异第52-53页
  二、学校奖惩制度的差异第53-54页
  三、学校培训机制的差异第54-56页
 第三节 学校的环境因素差异第56-60页
  一、学校的人文环境差异第56-58页
  二、学校社区环境的差异第58-59页
  三、学校体制内支持环境的差异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促进哈尔滨市农村与市区初中青年班主任专业水平同步成长的对策第61-72页
 第一节 加强对农村初中青年班主任的思想教育第61-62页
  一、加强农村初中青年班主任职业理想教育第61-62页
  二、提高农村初中领导班子对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视度第62页
 第二节 完善促进农村初中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配套措施第62-69页
  一、实施“解放班主任”的机制第63页
  二、健全农村初中的班主任评价机制并严格实施第63-65页
  三、完善班主任激励制度第65页
  四、构建多元立体的班主任培训机制第65-69页
 第三节 均衡哈尔滨市市区和农村初中的教育投入第69-71页
  一、加强农村初中师资队伍建设第69-70页
  二、实施市区和农村初中校长轮岗制第70页
  三、教育部门加大对农村初中的教育经费投入第70-71页
  四、将农村初中合理整合第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附录第75-83页
 附录一第75-80页
 附录二第80-82页
 附录三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管理的调查研究--以牡丹江市第八中学为例
下一篇:大连市初中生学业不良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