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思路、对象与方法 | 第11-13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第一章 S 中学和 T 中学青年班主任情况调查 | 第20-49页 |
第一节 青年班主任的基本情况调查 | 第20-24页 |
一、青年班主任在班主任队伍中的比例 | 第20页 |
二、青年班主任的教龄结构 | 第20-21页 |
三、青年班主任的学历结构 | 第21-22页 |
四、青年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情况 | 第22-23页 |
五、青年班主任的继续学习情况 | 第23-24页 |
六、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规划情况 | 第24页 |
第二节 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情况调查 | 第24-32页 |
一、专业知识方面 | 第24-26页 |
二、专业能力方面 | 第26-31页 |
三、专业道德方面 | 第31-32页 |
第三节 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保障机制 | 第32-44页 |
一、班主任评价制度 | 第32-35页 |
二、班主任的奖惩机制 | 第35-37页 |
三、“解放班主任”的制度 | 第37-39页 |
四、青年班主任的职业准入制度 | 第39-40页 |
五、青年班主任的培训机制 | 第40-44页 |
第四节 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环境 | 第44-48页 |
一、学校的人文环境 | 第44-47页 |
二、学校的社区环境 | 第47-48页 |
三、学校体制内支持环境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二章 哈尔滨市市区与农村初中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49-61页 |
第一节 青年班主任自身因素的差异 | 第49-52页 |
一、青年班主任受教育程度的差别 | 第49-50页 |
二、青年班主任继续学习的理念差异 | 第50-51页 |
三、青年班主任对职业热爱程度的差异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学校有关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保障机制的差异 | 第52-56页 |
一、班主任评价制度的差异 | 第52-53页 |
二、学校奖惩制度的差异 | 第53-54页 |
三、学校培训机制的差异 | 第54-56页 |
第三节 学校的环境因素差异 | 第56-60页 |
一、学校的人文环境差异 | 第56-58页 |
二、学校社区环境的差异 | 第58-59页 |
三、学校体制内支持环境的差异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促进哈尔滨市农村与市区初中青年班主任专业水平同步成长的对策 | 第61-72页 |
第一节 加强对农村初中青年班主任的思想教育 | 第61-62页 |
一、加强农村初中青年班主任职业理想教育 | 第61-62页 |
二、提高农村初中领导班子对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视度 | 第62页 |
第二节 完善促进农村初中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配套措施 | 第62-69页 |
一、实施“解放班主任”的机制 | 第63页 |
二、健全农村初中的班主任评价机制并严格实施 | 第63-65页 |
三、完善班主任激励制度 | 第65页 |
四、构建多元立体的班主任培训机制 | 第65-69页 |
第三节 均衡哈尔滨市市区和农村初中的教育投入 | 第69-71页 |
一、加强农村初中师资队伍建设 | 第69-70页 |
二、实施市区和农村初中校长轮岗制 | 第70页 |
三、教育部门加大对农村初中的教育经费投入 | 第70-71页 |
四、将农村初中合理整合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83页 |
附录一 | 第75-80页 |
附录二 | 第80-82页 |
附录三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