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列劳动思想及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24页
前言第24-53页
 第一节 论文写作缘由及义第25-29页
  一、 劳动线索贯穿列理论中国革命第25-27页
  二、 论文写作的意义第27-29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29-47页
  一、 国内外学者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研究现状第29-42页
  二、 国内外学者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研究现状第42-47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 方法第47-49页
  一、 研究思路第47-49页
  二、 研究方法第49页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49-53页
  一、 创新之处第49-52页
  二、 不足之处第52-53页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内涵第53-142页
 第一节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劳动思想的起点第54-82页
  一、 异化劳动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原因第54-58页
  二、 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表现及其后果第58-65页
  三、 异化劳动产生和形成的两大根源—— 分工和私有制第65-76页
  四、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指向—— 共产主义社会第76-82页
 第二节 生产劳动是在异化劳动思想基础上的新发展第82-112页
  一、 生产劳动确立了人类历史的起点第83-90页
  二、 生产劳动的理论指向是唯物史观第90-102页
  三、 生产劳动确立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第102-108页
  四、 生产劳动确立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108-112页
 第三节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表现为雇佣劳 动第112-134页
  一、 雇佣劳动提出的背 景第113-115页
  二、 雇佣劳动的特点第115-119页
  三、 雇佣劳动产生的原 因第119-124页
  四、 雇佣劳动的结果必然导致资本家与工人的阶级对立第124-128页
  五、 雇佣劳动的理论指向是剩余价值学说第128-134页
 第四节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三个维度第134-142页
  一、 异化劳动是研究生产劳动的前提,是研究雇佣劳动的逻辑起点第135-138页
  二、 三 个维度反映了马克思劳动学说发展阶段的划分第138-139页
  三、 三个维度的理论指向不同第139-142页
第二章 列宁劳动思想的基本内涵第142-196页
 第一节 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第143-159页
  一、 雇 佣工人队伍的扩大第145-154页
  二、 农业工役制演变为农业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第154-159页
 第二节 劳动社会化第159-180页
  一、 劳动社会化是资本主义新型工业形态的特征第160-166页
  二、 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第166-173页
  三、 金融资本导致殖民地国家日益贫困第173-180页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问题第180-196页
  一、 按劳分配第180-187页
  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第187-196页
第三章 马列劳动思想是近代中国寻求正确革命道路的理论指南第196-247页
 第一节 劳动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第196-218页
  一、 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与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致使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第197-206页
  二、 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世界罕见,劳动问题尤为突出第206-212页
  三、 历史证明,不发动广大劳动人民起来进行革命,中国就没有出路第212-218页
 第二节 是否重视劳动问题和劳工运动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第218-229页
  一、 五四以前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于缺乏对劳动的真正关注而注定走向失败第219-224页
  二、 五四运动以后,劳动问题直接促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第224-229页
 第三节 马列劳动思想是近代中国选择正确革命道路的理论指南第229-247页
  一、 马列劳动思想彻底揭露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本质第230-238页
  二、 马列 劳动思 想是指 导中国革命的核心理论第238-247页
第四章 党的早期领导人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上 )第247-292页
 第一节 李大钊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247-278页
  一、 接受和运用马克思雇佣劳动学说,为中国革命作理论准备第250-255页
  二、 介绍并宣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列宁的资本集中理论,探索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第255-263页
  三、 以马克思劳动动思想为武器,发动并领导工人运动第263-269页
  四、 重视土地问题 ,发动农民运动第269-275页
  五、 以劳动问题为核心 ,论述社会主义建设第275-278页
 第二节 陈独秀对马列劳动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278-292页
  一、 运用马克思关于劳动者地位的论述,启发劳动者认识自身社会地位第279-281页
  二、 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剖析劳工受剥削的根源第281-284页
  三、 运用马克思批判雇佣劳动制度的观点,主张废除私有制第284-287页
  四、 宣传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论述,呼吁劳动者夺取国家政权第287-292页
第五章 党的早期领导人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 )第292-340页
 第一节 瞿秋白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292-317页
  一、 接受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思想,坚信无产阶级革命必定成功第293-298页
  二、 接受列宁的劳动思想,提出中国的劳动问题就是中华民族的解放问 题第298-302页
  三、 接受列宁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主张中国革命的中心是农民革命第302-308页
  四、 运用列宁的劳动思想,提出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第308-313页
  五、 对知识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有与众不同的认识第313-317页
 第二节 邓中夏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317-340页
  一、 接受并宣传马克思生产劳动思想,对中国的劳动问题有深刻认识第317-321页
  二、 运 用马克思雇佣劳动思想, 积极开展工人运动第321-325页
  三、 运用列宁的劳动思想, 高度重视农民运动第325-330页
  四、 运用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的思想,争取劳动者的自由与解放第330-334页
  五、 劳动者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154第334-340页
第六章 党的早期领导人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下 )第340-381页
 第一节 毛泽东对马列劳动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340-360页
  一、 接受马克思生产劳动思想, 动员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第341-349页
  二、 农民问题是中国劳动运动的核心问题第349-354页
  三、 农民运动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第354-360页
 第二节 彭湃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360-381页
  一、 运用马克思劳动思想,从经济角度揭露农民贫苦的根源第361-367页
  二、 运 用列宁的劳动思想 ,正确估计农民的革命性第367-371页
  三、 创办农会,积极维护农民的利益第371-376页
  四、 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着力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第376-381页
结束语第381-38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84-402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的学术成果第402-404页
后记第404-408页

论文共4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
下一篇:地方党组织法制监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