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目录 | 第12-15页 |
| 插图索引 | 第15-18页 |
| 附表索引 | 第18-1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9-39页 |
| ·分布式发电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9-21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 ·微网基本概念 | 第22-26页 |
| ·微网的结构与定义 | 第22-24页 |
| ·微网运行特点 | 第24-25页 |
| ·微网中微源的种类 | 第25页 |
| ·微网的控制方式 | 第25-26页 |
| ·课题科学内容和研究现状 | 第26-36页 |
| ·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控制主要科学问题 | 第26-29页 |
| ·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系统电能质量问题和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29-36页 |
|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各章节安排 | 第36-39页 |
| 第2章 多逆变器型微网综合控制策略 | 第39-60页 |
| ·改进功率下垂控制器设计 | 第39-50页 |
| ·多机并联系统功率分析 | 第40-43页 |
| ·等效输出阻抗与功率分配制衡关系 | 第43-44页 |
| ·不同容量微源逆变器并联鲁棒功率下垂控制器设计 | 第44-45页 |
| ·电压电流环设计 | 第45-46页 |
| ·等效输出阻抗设计原则 | 第46-48页 |
| ·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 ·定功率控制器(PQ控制器)设计 | 第50-52页 |
| ·微网综合控制策略 | 第52-53页 |
| ·高渗透率逆变器型微网对配网影响的研究 | 第53-58页 |
| ·有功功率输出占主导的微网不同渗透率并网仿真 | 第54-55页 |
| ·无功功率输出占主导的微网不同渗透率并网仿真 | 第55-56页 |
| ·有功和无功功率输出相当的微网不同渗透率并网仿真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3章 微网电能质量特殊问题及复合控制方法 | 第60-96页 |
| ·多逆变器型微网及含微网的配电网电能质量特殊问题 | 第61-63页 |
| ·带滤波和无功补偿功能的并网逆变器设计 | 第63-70页 |
| ·光伏逆变器添加滤波功能电路依据 | 第64-65页 |
| ·前端Boost升压变换器设计 | 第65-66页 |
| ·复合控制指令计算和无差拍控制 | 第66-68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 ·三相四线制微网四桥臂逆变器高性能并网控制方法 | 第70-79页 |
| ·四桥臂逆变器数学模型 | 第70-74页 |
| ·具备中线电流和输出电压协同控制能力的鲁棒控制器设计 | 第74-78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改进PQ控制方法 | 第79-87页 |
| ·基于电网电压平衡假设的微网定功率控制模型 | 第80-81页 |
| ·定功率控制微网微源单元并网功率分析 | 第81-84页 |
| ·基波负序电压前馈控制和三次谐波抑制 | 第84-86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6-87页 |
| ·模拟同步发电机技术并网逆变器改善系统环流研究 | 第87-94页 |
| ·多机并联系统功率分析及传统下垂控制弊端 | 第88-89页 |
| ·虚拟同步发电机逆变器功率分析 | 第89-92页 |
| ·改进同步逆变器下垂控制器设计 | 第92-93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4章 微网暂态运行仿真 | 第96-120页 |
| ·感应电动机负荷对微网运行与控制的影响 | 第97-101页 |
| ·感应电动机机电暂态模型 | 第97-98页 |
| ·电动机负荷启动及功率变化对微网暂态的影响 | 第98-101页 |
| ·微网微源启停和功率变化对微网暂态特性影响 | 第101-106页 |
| ·孤岛模式下微源正常启动和退出对微网暂态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 ·微源输出功率变化和负荷功率变化对微网暂态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 ·微网转变运行方式暂态仿真及电能质量分析 | 第106-109页 |
| ·微网由孤岛模式转为联网模式仿真分析 | 第106-108页 |
| ·微网由联网模式转为孤岛运行仿真分析 | 第108-109页 |
| ·不同故障条件下微网暂态运行特性 | 第109-116页 |
| ·不同故障类型对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网暂态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 ·不同故障位置对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网暂态的影响 | 第111-116页 |
| ·特殊电能质量问题微网暂态特性仿真 | 第116-119页 |
| ·三相不平衡负荷对微网暂态特性影响 | 第116-118页 |
| ·非线性负载对微网微源控制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 第5章 含DG的配电系统电能质量综合控制平台 | 第120-150页 |
| ·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结构及通信方式 | 第121-122页 |
| ·电能质量管理系统多Agent控制各部功能 | 第122-124页 |
| ·控制目标及约束条件 | 第124-125页 |
| ·含微网配电网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第125-127页 |
| ·算例研究 | 第127-148页 |
| ·低压算例:微网与DSTATCOM无功电压联合调整应用研究 | 第127-135页 |
| ·高压算例:SVC及有滤波功能的并网逆变器联合运行研究 | 第135-140页 |
| ·低压算例:APF综合电能质量补偿器应用于微网的探讨 | 第140-143页 |
| ·低压算例:微网高渗透率接入配网暂态特性及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 第143-1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 结论 | 第150-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3-165页 |
| 致谢 | 第165-166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66-170页 |
| 附录B PSCAD仿真结构图(一) | 第170-171页 |
| 附录C PSCAD仿真结构图(二)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