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高校非主流文化概述 | 第16-26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概念 | 第16-19页 |
| ·文化 | 第16页 |
| ·非主流文化 | 第16-18页 |
| ·主流文化 | 第16-17页 |
| ·非主流文化 | 第17页 |
|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互转化 | 第17-18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 | 第18-19页 |
| ·高校主流文化 | 第18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 | 第18-19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形成 | 第19-23页 |
| ·社会原因 | 第19-21页 |
| ·高校方面的原因 | 第21-22页 |
|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22-23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的特征 | 第23-26页 |
| ·区域性 | 第23页 |
| ·多样性 | 第23-24页 |
| ·非理性 | 第24页 |
| ·衍生性 | 第24页 |
| ·功能性 | 第24-25页 |
| ·不稳定性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第26-42页 |
| ·大学生价值观一般分析 | 第26-28页 |
| ·价值观 | 第26页 |
| ·价值 | 第26页 |
| ·价值观 | 第26页 |
| ·价值观的形成 | 第26-27页 |
| ·大学生价值观 | 第27-28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第28-37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设计 | 第28-29页 |
| ·样本选择 | 第28页 |
| ·问卷设计 | 第28-29页 |
| ·调查实施 | 第29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 | 第29-37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观的影响的调查 | 第29-30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的调查 | 第30-32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的调查 | 第32-34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的调查 | 第34-35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宗教观的影响的调查 | 第35-37页 |
|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原因 | 第37-42页 |
| ·认识引导 | 第37-38页 |
| ·行为规范 | 第38-39页 |
| ·心理调适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对策: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非主流文化的正确引领 | 第42-47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引领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历史责任 | 第4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原则 | 第42-44页 |
| ·客观性原则 | 第42-43页 |
| ·区分性原则 | 第43页 |
| ·宽容性原则 | 第43页 |
| ·转化原则 | 第43-44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非主流文化的目标 | 第44-45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非主流文化的方法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 ·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 ·研究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 | 第5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