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外源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5页
   ·外源种质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作用第10-11页
   ·黑麦基因资源及研究概况第11-12页
   ·黑麦属植物遗传物质转入小麦的途径第12-13页
     ·双二倍体第12页
     ·异附加系第12-13页
     ·异代换系第13页
     ·易位系第13页
   ·小麦异源易位系的诱导第13-16页
     ·辐射诱导第14页
     ·利用单价体错分裂第14页
     ·利用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方法第14-15页
     ·组织培养第15页
     ·利用杀配子染色体诱发易位第15-16页
     ·以单体附加系为工具诱导易位第16页
   ·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在育种中的地位第16-17页
   ·小麦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第17-20页
     ·形态学观察法第17-18页
     ·细胞遗传学方法第18页
     ·生化标记法第18-19页
     ·分子遗传学方法第19-20页
   ·小麦条锈病研究及抗病基因定位第20-25页
     ·小麦条锈病研究第20-21页
     ·条锈病抗病基因来源及定位第21-24页
     ·条锈病基因的利用第24-25页
2 立题依据第25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5-35页
   ·实验材料第25-27页
   ·实验方法第27-35页
     ·田间性状调查第27页
     ·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7-29页
     ·特异PCR扩增第29页
     ·细胞学检测第29-34页
       ·获取根尖及预处理第29-30页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染色体计数第30页
       ·Giemsa C-分带技术第30-31页
    1.溶液的配置第30-31页
    2.制片第31页
    3.C-分带技术第31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第31-34页
    1.溶液配制第31-32页
    2.探针的标记第32页
    3.探针与染色体杂交第32-33页
    4. 杂交信号的检测第33-34页
     ·麦醇溶蛋白的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第34-35页
   1. 溶液的配制第34-35页
   2. A-PAGE程序第3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5-46页
   ·田间性状调查第35-38页
     ·条锈病抗性调查第35-37页
     ·农艺性状调查第37-38页
   ·特异PCR第38-39页
   ·根尖染色体计数第39-40页
   ·染色体C-带技术分析第40-43页
   ·GISH分析第43-45页
   ·醇溶蛋白分析结果第45-46页
5 讨论第46-50页
   ·对98-1054系列材料的遗传背景的讨论第46-47页
     ·98-1054系列材料抗病基因的来源第46页
     ·98-1054-11-9-5-1中两个单株可能为近等基因系第46-47页
   ·对98-1054系列材料材料的利用第47-48页
   ·对1RS/1BL易位系品质的改善第48-49页
   ·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探讨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节节麦D基因组遗传图谱的构建
下一篇:水稻叶绿体形成相关基因的RNAi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