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8页 |
·研究现状梳理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评析 | 第16-18页 |
·研究范围、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范围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理论基础——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考察 | 第21-41页 |
·作为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基础的诚实信用原则 | 第21-37页 |
·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义与学术之争 | 第21-26页 |
·劳动法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依据 | 第26-37页 |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理论基础的正当性 | 第37-41页 |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义务性规范的客观要求 | 第37-38页 |
·劳动关系特殊性的需要 | 第38-39页 |
·劳动契约订立的基本原则的显现 | 第39页 |
·立法规制及学理研究体系化的要求 | 第39-41页 |
第3章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内容构造 | 第41-71页 |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法律性质 | 第41-52页 |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属于法定义务 | 第41-43页 |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属于先契约义务 | 第43-50页 |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属于基于社会本位理念的义务 | 第50-52页 |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基本内容 | 第52-71页 |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现行立法规定及评析 | 第52-54页 |
·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 | 第54-62页 |
·劳动者的说明义务 | 第62-71页 |
第4章 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违反形态 | 第71-115页 |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形态 | 第71-97页 |
·用人单位未尽完全告知义务 | 第71-84页 |
·用人单位虚假告知——招聘欺诈 | 第84-97页 |
·劳动者违反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形态 | 第97-115页 |
·应聘欺诈的原因 | 第98页 |
·应聘欺诈的表现 | 第98-99页 |
·应聘欺诈的类型及其构成 | 第99-115页 |
第5章 违反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的法律后果 | 第115-161页 |
·法律后果之一:法律效力评价问题 | 第115-118页 |
·法律后果之二:法律责任承担问题 | 第118-161页 |
·构建劳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必要性 | 第119-120页 |
·劳动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 | 第120-128页 |
·劳动缔约过失责任与其他相关责任的关系 | 第128-139页 |
·劳动缔约过失责任的制度架构 | 第139-161页 |
结论 | 第161-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1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1-173页 |
后记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