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政府回应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导论第8-14页
 一、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0-12页
  (一) 国外的相关研究第10-11页
  (二) 国内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三、 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结构第12页
 四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五、 论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3-14页
  (一) 创新之处第13页
  (二) 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一章 政府回应的理论概述第14-20页
 一、 政府回应的概念及特点第14-16页
  (一) 政府回应的基本概念第14-15页
  (二) 政府回应的特点第15-16页
 二、 政府回应的理论基础第16-20页
  (一) 责任政府理论第16-17页
  (二) 委托代理理论第17-18页
  (三)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8-19页
  (四) 治理与善治理论第19-20页
第二章 我国政府回应历史与现状第20-30页
 一、 我国政府回应的历史发展第20-23页
  (一) 控制型政府回应阶段第20-21页
  (二) 管理型政府回应阶段第21-22页
  (三) 服务型政府回应阶段第22-23页
 二、 我国政府回应取得的成就第23-26页
  (一) 政府回应环境有所优化第23页
  (二) 政府回应机制初步建立第23-25页
  (三) 政府回应法规开始完善第25-26页
 三、 我国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一) 政府回应透明问题第26-27页
  (二) 政府回应效率问题第27-28页
  (三) 政府回应公正问题第28-29页
  (四) 政府回应结果问题第29-30页
第三章 我国政府回应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40页
 一、 回应主体理念的缺陷制约政府回应的提高第30-33页
  (一) 官本位思想影响第30页
  (二) 家长制作风过剩第30-31页
  (三) 工具理性精神缺乏第31-32页
  (四) 现代契约观念淡漠第32-33页
 二、 政府回应体制的滞后阻碍政府回应的转变第33-37页
  (一) 行政决策体制不健全第33-34页
  (二) 问责与监督体制不完善第34-35页
  (三) 绩效评估体制不科学第35-36页
  (四) 危机处理体制不完善第36-37页
 三、 公众政治参与的冷漠影响政府回应的开展第37-40页
  (一) 政治参与成本高昂和参与动力不足第37-38页
  (二) 政治参与方式单一和渠道不畅第38-39页
  (三) 公民社会发展不完善第39-40页
第四章 国外政府回应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第40-44页
 一、 国外政府回应的现状第40-42页
  (一) 注重塑造服务文化第40页
  (二) 业务流程设计精良第40-41页
  (三) 政务信息资源公开第41页
  (四) 坚持对话协商机制第41-42页
 二、 国外政府回应对我国的启示第42-44页
  (一) 树立顾客至上的行政理念第42页
  (二) 培育廉洁高效的行政作风第42-43页
  (三) 建设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第43-44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政府回应问题的对策思考第44-52页
 一、 重塑回应主体理念第44-46页
  (一) 强化“以人为本”回应理念第44页
  (二) 强化行政人员服务行政理念第44-45页
  (三) 加强政府行政人员培训教育第45-46页
 二、 完善政府回应体制第46-49页
  (一) 健全行政决策体制第46页
  (二) 完善问责与监督体制第46-47页
  (三) 改革绩效评估体制第47-48页
  (四) 提升危机处理能力第48-49页
 三、 提高公众政治参与第49-52页
  (一) 夯实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第49页
  (二) 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渠道第49-50页
  (三) 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依托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一、 参考书目第53-54页
 二、 参考论文第54-5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慈善事业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实现
下一篇:我国公务员考录的公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