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恶意诉讼防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一、民事恶意诉讼概述第10-19页
 (一) 民事恶意诉讼的概念与特征第10-12页
  1. 民事恶意诉讼的概念第10-11页
  2. 民事恶意诉讼的特征第11-12页
 (二) 民事恶意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诉讼欺诈的辨析第12-14页
  1. 民事恶意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的辨析第12-13页
  2. 民事恶意诉讼与诉讼欺诈的辨析第13-14页
 (三) 民事恶意诉讼的侵权本质第14-16页
 (四) 防范民事恶意诉讼的意义第16-19页
  1. 实现诉讼制度设置的目的第16页
  2. 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和正当程序理念第16-17页
  3. 有利于司法效率与效益价值的追求第17页
  4. 提高民众的法治信仰第17-19页
二、民事恶意诉讼防范制度的比较法考察第19-23页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恶意诉讼防范制度第19-20页
  1. 德国的相关规定第19页
  2. 法国的相关规定第19-20页
 (二) 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恶意诉讼防范制度第20-21页
  1. 英国的相关规定第20页
  2. 美国的相关规定第20-21页
 (三) 域外民事恶意诉讼防范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第21-23页
三、我国民事恶意诉讼防范的现状考察第23-27页
 (一)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防范的立法与司法现状第23-24页
  1.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防范的立法现状第23页
  2.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防范的司法实践第23-24页
 (二)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的成因分析第24-27页
  1. 民事恶意诉讼行为产生的制度背景第24-26页
  2. 民事恶意诉讼行为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第26-27页
四、遏制与防范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的法律思考第27-31页
 (一)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第27-28页
 (二) 实体法与程序法双重防范民事恶意诉讼第28-29页
 (三) 建立民事恶意诉讼识别机制第29页
 (四) 加强追究民事恶意诉讼人的法律责任第29-31页
结语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致谢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体审判”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