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受抑全内反射(FTIR)技术 | 第10-11页 |
·散射光照明(DI)技术 | 第11-12页 |
·激光平面技术(Laser Light Plane) | 第12页 |
·散射表面光(Diffused Surface Illumination)技术 | 第12-13页 |
·LED 光平面技术(LED Light Plane) | 第13-14页 |
·各种技术的比较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多点触控系统工作原理与系统结构 | 第16-20页 |
·多点触控系统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红外光源 | 第16页 |
·红外摄像头 | 第16页 |
·视觉反馈系统 | 第16-17页 |
·LLP(Laser Light Plane)多触点感应原理 | 第17页 |
·多点触控系统方案设计 | 第17-18页 |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图像处理流程及核心算法 | 第20-29页 |
·标定 | 第20-22页 |
·平面间的单应矩阵 | 第21页 |
·单应矩阵求解 | 第21-22页 |
·自适应背景减法 | 第22-23页 |
·背景减除法 | 第22-23页 |
·自适应混合高斯模型 | 第23页 |
·滤波 | 第23页 |
·卷积滤波 | 第23页 |
·触点分割和标记 | 第23-25页 |
·顺序扫描标记算法 | 第24-25页 |
·blob 坐标计算 | 第25页 |
·触点跟踪 | 第25-27页 |
·多触点跟踪 | 第25-26页 |
·K 最近邻分类算法 | 第26-27页 |
·手势描述和识别 | 第27-28页 |
·手势描述 | 第27页 |
·手势识别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多点触控软件开发 | 第29-44页 |
·多点触控软件体系 | 第29-31页 |
·多点触控人机交互模型 | 第29-30页 |
·多点触控系统软件架构 | 第30页 |
·本系统软件结构 | 第30-31页 |
·多点触控跟踪软件开发环境和工具 | 第31-32页 |
·多点触控软件各子模块实现 | 第32-42页 |
·基于 V4L2 的视频图像采集 | 第32-33页 |
·标定 | 第33-35页 |
·blob 检测 | 第35-36页 |
·触点跟踪模块 | 第36-37页 |
·触摸事件通知/响应 | 第37-41页 |
·TUIO 协议发送触摸事件 | 第41-42页 |
·软件实现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嵌入式多点触摸系统开发和实现 | 第44-57页 |
·搭建系统软硬件平台 | 第44-52页 |
·选择嵌入式硬件平台 | 第44-45页 |
·搭建交叉编译环境 | 第45页 |
·构建嵌入式软件环境 | 第45-52页 |
·ARM+DSP 协同开发 | 第52-56页 |
·OMAP 平台软件体系 | 第52-53页 |
·DSPLink 通信机制 | 第53-54页 |
·DSP/BIOS LINK 开发环境搭建 | 第54-55页 |
·多点触控跟踪系统软件框架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系统调试运行与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 第57-58页 |
·系统测试和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功能验证 | 第58-59页 |
·应用测试和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62-63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