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量机器人的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概述 | 第8-16页 |
·引言 | 第8-9页 |
·深基坑工程特性 | 第9-10页 |
·深基坑变形监测 | 第10-16页 |
·深基坑变形监测意义和作用 | 第10-11页 |
·深基坑变形监测对象 | 第11页 |
·深基坑变形监测精度 | 第11-12页 |
·深基坑变形监测周期 | 第12-13页 |
·深基坑常规地面变形监测仪器与方法 | 第13页 |
·深基坑自动化变形监测 | 第13-16页 |
2 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构建 | 第16-19页 |
·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的目标和意义 | 第16页 |
·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 | 第16-17页 |
·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17-19页 |
3 深基坑监测数据处理数学模型 | 第19-35页 |
·极坐标法测量原理及精度分析 | 第19-22页 |
·极坐标测量法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极坐标法测量点位平面精度分析 | 第20页 |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分析 | 第20-22页 |
·差分处理 | 第22-25页 |
·距离差分 | 第22-24页 |
·高程差分 | 第24-25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25-27页 |
·参考点稳定性分析 | 第25-27页 |
·基站稳定性分析 | 第27页 |
·基站数学改正模型 | 第27-30页 |
·基站改正模型原理 | 第27页 |
·常规三维坐标线性转换模型 | 第27-29页 |
·考虑大气折光的三维坐标转换模型 | 第29-30页 |
·小波分析降噪处理 | 第30-35页 |
·小波变换的产生及作用 | 第30页 |
·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 第30-35页 |
4 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 第35-46页 |
·监测器设计 | 第35-42页 |
·监测器界面设计 | 第35-36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36-37页 |
·测量机器人与计算机间 GeoCOM 通讯接口 | 第37-39页 |
·监测器模块设计 | 第39-42页 |
·分析器设计 | 第42-44页 |
·实时监测模块 | 第42-43页 |
·预警模块 | 第43页 |
·数据分析处理模块 | 第43-44页 |
·系统调试 | 第44-46页 |
5 应用实例 | 第46-51页 |
·工程概况 | 第46页 |
·监测规范 | 第46-47页 |
·测点布设 | 第47-49页 |
·基准点布设 | 第47-48页 |
·监测点布设 | 第48-49页 |
·监测成果 | 第49-5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附录 A.程序代码 | 第57-60页 |
附录 B.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