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本文写作背景 | 第11-12页 |
| ·本文写作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第2章 龙江交通公司公路建设业务管理的现状及分析 | 第20-28页 |
| ·龙江交通公司公路建设业务管理的概况 | 第20-22页 |
| ·龙江交通公司现状 | 第20-21页 |
| ·龙江交通公司业务管理的现状 | 第21-22页 |
| ·龙江交通公司公路建设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 ·合同管理不完善 | 第23页 |
| ·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水平低 | 第23-24页 |
| ·组织管理缺乏沟通 | 第24-25页 |
| ·龙江交通公司公路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5-27页 |
| ·建设业务主体权责不明晰 | 第25页 |
|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25-26页 |
| ·组织冲突及信息不对称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龙江交通公司建设业务树状管理模式的构建 | 第28-37页 |
| ·实施树状管理模式对龙江交通公司发展的意义 | 第28-30页 |
| ·提升管理能力及竞争力 | 第28-29页 |
|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第29-30页 |
| ·扩大企业知名度 | 第30页 |
| ·龙江交通公司建设业务树状管理模式目标与运行基础的确定 | 第30-33页 |
| ·树状管理模式的目标与风险 | 第30-31页 |
| ·树状管理模式基础的比较 | 第31-32页 |
| ·树状管理模式基础的确定 | 第32-33页 |
| ·龙江交通公司建设业务树状管理模式的建立 | 第33-36页 |
| ·树状代建管理模式的建立 | 第33-34页 |
| ·树状组织机构的设立 | 第34-35页 |
| ·树状信息化沟通机制的建立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龙江交通公司四环公路建设业务实证分析 | 第37-46页 |
| ·龙江交通公司四环公路建设业务简介 | 第37页 |
| ·龙江交通公司四环公路建设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 ·业主不适应监理制度 | 第38-39页 |
| ·组织机构管理乏力 | 第39-41页 |
| ·网络建设不健全影响沟通质量 | 第41-42页 |
| ·龙江交通公司四环公路建设业务实施树状管理模式的预期效果 | 第42-45页 |
| ·强化业主施工控制和业务监管 | 第43页 |
| ·精细化组织机构 | 第43-44页 |
| ·优化信息管理沟通体系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实施龙江交通公司公路建设业务树状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 第46-54页 |
| ·加强合同管理 | 第46-47页 |
| ·增强合同管理意识 | 第46页 |
| ·建立合同管理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 第46页 |
| ·建立合同管理激励机制 | 第46-47页 |
| ·落实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工作权利 | 第47页 |
| ·正确处理业主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 | 第47-49页 |
| ·正确认识业主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 | 第48页 |
| ·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向监理充分授权 | 第48-49页 |
| ·为监理单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9页 |
| ·加强过程控制 | 第49-51页 |
| ·加强业务进度控制的措施 | 第49-50页 |
| ·加强业务质量控制的措施 | 第50-51页 |
| ·综合运用激励手段 | 第51-53页 |
| ·运用激励手段提升团队凝聚力 | 第51-52页 |
| ·业主对施工方的激励机制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