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一、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之简述 | 第12-13页 |
(一)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 | 第12页 |
(二)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 | 第12-13页 |
1. 远期(Forwards) | 第12-13页 |
2. 期权(Options) | 第13页 |
3. 互换(Swaps) | 第13页 |
二、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制度之现状 | 第13-17页 |
(一) 监管法律法规滞后 | 第13-14页 |
(二) 监管协调机制单一 | 第14-15页 |
(三) 自律组织监管法规空白 | 第15页 |
(四) 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疏漏 | 第15-16页 |
(五) 投资者保护制度不完善 | 第16-17页 |
三、美国和日本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制度之借鉴 | 第17-25页 |
(一) 美国的相关规定 | 第17-23页 |
1. 监管体系 | 第17-19页 |
2. 监管内容 | 第19-21页 |
3. 次贷危机后美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新发展 | 第21-23页 |
(二) 日本的相关规定 | 第23-25页 |
1. 监管体系 | 第23-24页 |
2. 主要监管内容 | 第24-25页 |
四、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制度之完善 | 第25-34页 |
(一) 监管体系设计 | 第25-28页 |
1. 重构政府统一监管分支体系 | 第26页 |
2. 完善行业自律监管分支体系 | 第26-27页 |
3. 建立市场一线监管分支体系 | 第27页 |
4. 加强社会公众监管分支体系 | 第27-28页 |
(二) 监管内容设计 | 第28-32页 |
1. 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 第28-29页 |
2.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 第29-30页 |
3. 信息披露制度 | 第30-31页 |
4. 投资者保护制度 | 第31-32页 |
(三) 监管方式设计 | 第32-33页 |
1. 现场监管 | 第32页 |
2. 非现场监管 | 第32-33页 |
(四) 监管法律责任设计 | 第33-34页 |
1. 民事法律责任 | 第33页 |
2. 行政法律责任 | 第33页 |
3. 刑事法律责任 | 第33-34页 |
五、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