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导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概述 | 第13-19页 |
一、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动因分析 | 第13-15页 |
(一) 行业协会的传统使然 | 第13页 |
(二) 行业协会的自利性 | 第13-14页 |
(三) 行业协会的自治需求 | 第14-15页 |
二、行业协会限制竞争的优势地位 | 第15-17页 |
(一) 行业协会的行政背景优势 | 第15页 |
(二) 行业协会的高市场集中度 | 第15-16页 |
(三) 行业协会决议的高执行力 | 第16页 |
(四)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高隐蔽性 | 第16-17页 |
三、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双重性 | 第17-19页 |
(一)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合理性 | 第17-18页 |
(二)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危害性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形式分析 | 第19-30页 |
一、行业协会的卡特尔行为 | 第19-22页 |
(一) 行业协会卡特尔的表现形式 | 第19-21页 |
(二) 行业协会卡特尔的危害 | 第21-22页 |
二、行业协会的集体抵制行为 | 第22-24页 |
(一) 行业协会集体抵制行为的类型 | 第22-23页 |
(二) 行业协会集体抵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换行为 | 第24-26页 |
(一) 行业协会组织的信息交换 | 第25页 |
(二) 领头企业对未来商业计划的信息交换 | 第25页 |
(三) 行业协会编辑或出版价格指南 | 第25页 |
(四) 行业协会为成员企业创设信息交换平台 | 第25-26页 |
(五) 行业协会成员企业之间相互交换职员 | 第26页 |
四、行业协会的标准化行为 | 第26-30页 |
(一) 行业协会利用技术标准化进行价格同盟 | 第27页 |
(二) 行业协会利用标准化限制质量竞争 | 第27-28页 |
(三) 行业协会通过标准化实行集体抵制 | 第28页 |
(四) 行业协会利用标准化限制竞争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比较与借鉴 | 第30-42页 |
一、对卡特尔行为的法律规制比较 | 第30-33页 |
(一) 美国法 | 第30-31页 |
(二) 德国法 | 第31页 |
(三) 日本法 | 第31-32页 |
(四) 欧共体法 | 第32-33页 |
二、对集体抵制行为的法律规制比较 | 第33-35页 |
(一) 美国法 | 第33-34页 |
(二) 德国法 | 第34-35页 |
(三) 日本法 | 第35页 |
三、对信息交换行为的法律规制比较 | 第35-38页 |
(一) 美国法 | 第35-36页 |
(二) 德国法 | 第36-37页 |
(三) 日本法 | 第37页 |
(四) 欧共体法 | 第37-38页 |
四、对标准化行为的法律规制比较 | 第38-40页 |
(一) 美国法 | 第38-39页 |
(二) 日本法 | 第39页 |
(三) 欧共体法 | 第39-40页 |
五、国外成功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0-42页 |
(一) 对卡特尔行为规制的借鉴意义 | 第40页 |
(二) 对集体抵制行为规制的借鉴意义 | 第40页 |
(三) 对信息交换行为规制的借鉴意义 | 第40-41页 |
(四) 对标准化行为规制的借鉴意义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42-54页 |
一、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监管现状 | 第42-46页 |
(一) 对行业协会的行政监管 | 第42-43页 |
(二) 对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 第43-46页 |
二、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6-51页 |
(一) 不同限制竞争行为的违法确认原则 | 第46-48页 |
(二) 明确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责任主体 | 第48-50页 |
(三) 制定实施细则,强化执法力度 | 第50-51页 |
三、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适用除外和豁免制度 | 第51-54页 |
(一) 特殊行业的适用除外和豁免 | 第51-52页 |
(二) 我国适用除外和豁免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