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22页 |
| ·边坡监控现状 | 第12-13页 |
| ·边坡监测技术和方法现状 | 第13-15页 |
| ·边坡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现状 | 第15-18页 |
| ·预测预报研究 | 第18-20页 |
|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架构 | 第22-2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论文架构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边坡信息化监测方案 | 第24-54页 |
| ·信息化监测的作用特点与要求 | 第24-26页 |
| ·信息化监测的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 ·监测内容与监测方法 | 第27-40页 |
| ·监测断面的选择、布置、监测工作注意事项 | 第27-28页 |
| ·监测内容、监测方法 | 第28-32页 |
| ·监测仪器的选取原则、仪器埋设部位、深度的确定和测点布置 | 第32-33页 |
| ·长昆线无线自动化监测系统 | 第33-40页 |
| ·监测周期 | 第40页 |
| ·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处理方法和信息反馈 | 第40-41页 |
| ·边坡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 第41-45页 |
| ·边坡稳定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 第45-46页 |
| ·边坡安全的综合评判与报警 | 第46-53页 |
| ·安全系数确定方法 | 第47-49页 |
| ·监测量限制值的设定 | 第49-52页 |
| ·边坡稳定性的综合评判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三章 监测信息管理与安全预警系统初步研究 | 第54-77页 |
| ·施工监测信息管理与安全预警系统内容 | 第54页 |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54-56页 |
| ·功能需求 | 第54-55页 |
| ·性能需求 | 第55-56页 |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6-57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7-75页 |
| ·登录界面及用户权限管理 | 第57-58页 |
| ·系统逻辑设计 | 第58-59页 |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59-75页 |
| ·系统安全设计 | 第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四章 考虑施工过程的边坡稳定性与变形分析 | 第77-116页 |
| ·分析方法 | 第77-80页 |
| ·稳定性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方法 | 第77-79页 |
| ·变形分析方法--有限元方法 | 第79-80页 |
| ·DK167+304.371边坡稳定性与变形分析 | 第80-105页 |
| ·边坡概况、岩土参数与开挖阶段划分 | 第80-81页 |
| ·考虑施工过程稳定性分析 | 第81-90页 |
| ·不设锚杆时边坡施工过程稳定性分析 | 第90-94页 |
| ·考虑施工过程边坡变形分析 | 第94-101页 |
| ·不设锚杆时累积水平位移分析 | 第101-103页 |
| ·不设锚杆时累积垂直位移分析 | 第103-104页 |
| ·位移分析总结 | 第104-105页 |
| ·爆破施工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105-112页 |
| ·爆破开挖对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影响与评价 | 第106-108页 |
| ·爆破振动对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 ·爆破作用对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试验研究 | 第109-110页 |
| ·减小大爆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技术措施 | 第110-112页 |
| ·考虑地震作用时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112-114页 |
| ·滑动面考虑为圆弧 | 第112-113页 |
| ·考虑潜在滑动面为折线(包括平面) | 第113-1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 ·结论 | 第116-117页 |
| ·展望 | 第117-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