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框类零件铣削加工有限元仿真及变形预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1页 |
·金属切削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装夹的研究 | 第16页 |
·切削力的研究 | 第16-18页 |
·加工误差的研究 | 第18-19页 |
·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 | 第19页 |
·切削加工有限元模拟的研究 | 第19-21页 |
·存在的问题及课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研究流程及工作 | 第23-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流程 | 第25页 |
·研究工作 | 第25-26页 |
·有限元法的介绍 | 第26-30页 |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有限元模拟求解方法及软件选择 | 第27-30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30-31页 |
第2章 金属铣削机理 | 第31-39页 |
·引言 | 第31页 |
·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 | 第31-32页 |
·切削力分析 | 第32-34页 |
·切削力的计算 | 第32-33页 |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 第33-34页 |
·铣削加工分析 | 第34-36页 |
·铣刀的介绍 | 第34-35页 |
·铣削方式 | 第35-36页 |
·立铣削加工模型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三维斜角切削力有限元模型 | 第39-63页 |
·引言 | 第39页 |
·有限元模拟关键技术 | 第39-42页 |
·材料模型的设置 | 第40页 |
·Johnson-Cook 塑性本构模型 | 第40-41页 |
·工件与刀具的接触设置 | 第41-42页 |
·切屑与工件的分离准则 | 第42页 |
·刚体刀具三维斜角切削力有限元模型 | 第42-54页 |
·刀具几何模型 | 第43页 |
·模型建立 | 第43页 |
·切削参数设置 | 第43-44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44-46页 |
·切削模拟过程 | 第46-48页 |
·切削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硬质合金刀具三维斜角切削力有限元模型 | 第54-58页 |
·模型建立 | 第54页 |
·切削参数设置 | 第54-55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55页 |
·切削模拟过程 | 第55-56页 |
·切削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实验验证与结论 | 第58-60页 |
·切削力实验验证 | 第58-60页 |
·切屑实验验证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4章 框类零件有限元立铣模拟及变形分析 | 第63-81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立铣刀几何模型绘制 | 第64页 |
·装夹方式确定及要求 | 第64-69页 |
·弱刚度工件的装夹要求 | 第65页 |
·装夹平衡约束 | 第65-66页 |
·稳定性约束 | 第66-67页 |
·工件变形计算 | 第67页 |
·“3-2-1”定位准则 | 第67-68页 |
·装夹方案确定 | 第68-69页 |
·走刀路径确定 | 第69-70页 |
·模型建立 | 第70-71页 |
·有限元模拟过程 | 第71-72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2-79页 |
·切削力 | 第73-74页 |
·被加工表面残余应力 | 第74-76页 |
·工件加工变形 | 第76-78页 |
·钻孔分析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5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1-93页 |
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 第91-92页 |
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